[发明专利]干摩擦阻尼隔振节能型悬绳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56584.2 | 申请日: | 201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1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姜民政;杨胡坤;冯子明;周瑞芬;王素玲;孙振旭;戴彧昕;柏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19/02 | 分类号: | E21B19/02;E21B43/00;F16F15/02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李建华 |
地址: | 163318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擦 阻尼 节能型 悬绳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抽油机用悬绳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能够对井下抽油杆柱的惯性载荷和振动载荷进行阻尼隔振、改善抽油机运行工况的悬绳器。
背景技术
油田上现役的各类型抽油机,悬绳器是联接井下抽油杆柱与抽油机吊绳间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同时也是测试抽油机悬点动力示功图的必需设备。常规悬绳器对井下抽油杆柱与抽油机吊绳间的联接为刚性联接,井下抽油杆柱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惯性载荷和振动载荷将直接通过悬绳器传递给抽油机系统,使得抽油机悬点动载荷波动增大,并且容易发生减速器超扭矩现象,造成抽油机系统的能耗居高不下以及减速器打齿失效等现象。在一般抽油机采油系统中,由抽油杆柱所产生的惯性载荷和振动载荷占抽油机载荷的20%左右,如果能够抑制和降低这部分载荷,将有效地改善抽油机的运行及井下杆柱工况、延长整个抽油系统的使用寿命,还会具有显著的节能降耗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指出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干摩擦阻尼隔振节能型悬绳器,该种悬绳器通过在座体与压套之间设置干摩擦阻尼隔振元件,能够对井下抽油杆柱的惯性载荷和振动载荷进行缓冲和隔振,具有隔振和节能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种干摩擦阻尼隔振节能型悬绳器,主要包括座体、压套、干摩擦阻尼隔振元件和保持架。其中,所述座体为对称的弧形结构,中心处开有一个与光杆配合的座体通孔以及一个用以与保持架及干摩擦阻尼隔振元件配合的座体座孔;座体的两侧对称加工有两个用以悬挂钢丝绳的座体阶梯豁口孔以及两个对称的与防吊绳脱落销配合的座体销轴孔。所述压套的中心处亦有一个与光杆配合的压套通孔,在压套的两侧对称加工有两个供钢丝绳通过的压套豁口孔和两个对称的与防吊绳脱落销配合的压套销轴孔;在压套的中部与光杆卡子的接合面处加工有供光杆卡子与悬绳器间发生相对转动的圆形槽,与此圆形槽相对应的压套下侧面上有一个作为与所述干摩擦阻尼隔振元件接触面的凸出的圆台,所述圆台的外径小于所述保持架的内径以实现纵向导向作用。所述干摩擦阻尼隔振元件为环形金属橡胶阻尼隔振元件,所述保持架为空心圆柱体,所述干摩擦阻尼隔振元件置于保持架中。
上述组件按照结构配合关系连接后,所述座体、干摩擦阻尼隔振元件、干摩擦阻尼隔振元件保持架以及压套之间构成一个干摩擦阻尼隔振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得到下列进一步优化方案:
方案1,所述悬绳器还包括一个用来防止座体与压套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导致剪切钢丝绳的防转销;与此防转销相对应增加的结构为,在所述座体上,开有两个与所述防转销相配合的对角布置的盲孔,在所述压套上亦开有两个与所述防转销相配合的对角布置的通孔,所述防转销与盲孔间为紧配合联接,与通孔之间为间隙配合联接。
方案2,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限定所述干摩擦阻尼隔振元件由至少一个环形金属橡胶阻尼隔振元件组成。
方案3,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限定所述保持架的外壳上有直径范围在0.2mm~0.5mm之间的透气孔。
方案4,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限定所述压套和保持架之间,在垂向上留有供弹性元件变形所需要的间隙,所述变形间隙范围在30mm~50mm之间。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紧凑,安装方便,与常规悬绳器相比,重量轻,对抽油机不会产生附加载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干摩擦阻尼隔振元件的弹性和隔振功能,抑制或降低井下抽油杆柱的惯性载荷和振动载荷。因此改善了整个抽油机采油系统的运行工况,延长机械采油系统的使用寿命。通过本发明的实施,可以达到降低抽油机悬点载荷、降低减速器峰值扭矩、改善整个机械采油系统运行工况及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机械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发明中座体的机械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座体的俯视图。
图5本发明中座体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本发明中座体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是本发明中压套的机械结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中压套的俯视图。
图9本发明中压套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干摩擦阻尼隔振元件的机械结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中干摩擦阻尼隔振元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保持架的机械结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4是本发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之二。该图与图2中所示结构相同,只是视角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石油大学,未经东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65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