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空调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56714.2 | 申请日: | 201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2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潘华;潘帮斌;张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22 | 分类号: | F24F13/2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蒋光恩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空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空调主要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蒸发器芯体、进风机构、贯流风机、左侧排水管、百叶窗、风机开关和右侧排水管,风从进气口经过蒸发器、贯流风机再由百叶窗出气口吹出,其中蒸发器芯体起到冷却空气作用,冷却过程中会把空气中的水份冷凝成水并由四个排水口排出。然而,在排出过程中由于排水口管径的限制,存在排水不畅,会发生流速过低或断流现象,从而造成空调内部积水,当车辆在上下坡或急刹车时冷凝水会从进、出气口溢出,大多在坡道或起伏路段会发生冷凝水从风口中飞溅而出,往往会飞溅到驾驶员和乘客身上,造成极大报怨,严重影响乘车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空调,其目的是在任何工作模式状态下,排水口均能顺畅的把空调内部的冷凝水排出空调外,提高整车舒适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种汽车空调,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蒸发器芯体、贯流风机、左侧排水管、百叶窗、风机开关和右侧排水管,与所述的左侧排水管和右侧排水管相连的排水口上分别设有能够破坏此处冷凝水表面张力的结构。
所述的排水口的内壁为直径不同的两段圆弧径向拉伸而成,且位于其中的一段圆弧上沿垂直于轴线方向设有缺口,且此缺口位于排水口最下部。
所述的直径较大的一段圆弧的壁面位于排水口下部,其弦长小于半圆,需保证壁厚大于1mm。
所述的直径较小的一段圆弧的的壁面位于排水口上部,其弦长大于半圆。
所述的两段圆弧衔接处的离圆心的距离为1.5mm-2.5mm。
所述的直径较大的一段圆弧的半径为4.3mm-4.7mm,直径较小的一段圆弧的半径为3.8mm-4.2mm;所述的缺口的轴向长度为7mm-9mm,宽度为1.8mm-2.2mm;所述的排水口的外圆半径为5.3mm-5.7mm,连接长度为15.8mm-16.2mm。
所述的两段圆弧衔接处的离圆心的距离优选为2mm;所述的直径较大的一段圆弧的半径为4.3mm-4.7mm,直径较小的一段圆弧的半径为3.8mm-4.2mm;所述的缺口的轴向长度为7mm-9mm,宽度为1.8mm-2.2mm;所述的排水口的外圆半径为5.3mm-5.7mm,连接长度为15.8mm-16.2mm。
所述的直径较大的一段圆弧的半径优选为4.5mm,直径较小的一段圆弧的半径优选为4mm;所述的缺口的轴向长度优选为8mm,宽度优选为2mm;所述的排水口的外圆半径优选为5.5mm,连接长度优选为16mm;所述的左侧排水管和右侧排水管的内圆半径为3.8mm-4.2mm,外圆半径为6mm-7mm。
所述的左侧排水管和右侧排水管的内圆半径为3.8mm-4.2mm,外圆半径为6mm-7mm。
所述的左侧排水管和右侧排水管的内圆半径优选为4mm,外圆半径优选为6.5mm。
具有上述结构的一种汽车空调具有以下优点:
1、该种汽车空调,当水流至排水口处时,排水口处的缺口结构可以破坏冷凝水位于排水口内的表面涨力,从而保证冷凝水顺利从排水口排出,避免了水在特殊情况下发生倒流从空调的进、出风口飞溅而出,提高了整车的舒适性能。
2、该种汽车空调的排水管内外径尺寸的限制,保证安装方便和安装后不会脱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排水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A-A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5中,1:上壳体;2:下壳体;3:蒸发器芯体;4:贯流风机;5:左侧排水管;6:百叶窗;7:风机开关;8:右侧排水管;9: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5所示结构结合可知,该种汽车空调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蒸发器芯体3、贯流风机4、左侧排水管5、百叶窗6、风机开关7和右侧排水管8,位于左侧排水管5和右侧排水管8的排水口上分别设有能够破坏此处冷凝水表面张力的结构,具体为在排水口的内壁为直径不同的两段圆弧首尾径向连接而成,且位于其中的一段圆弧上沿垂直于轴线方向设有缺口9。
直径较大的一段圆弧的弦心距小于直径较小的一段圆弧的弦心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67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