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折叠式童床的底架收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56769.3 | 申请日: | 201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5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杜荣明;李开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舒城三乐童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D7/00 | 分类号: | A47D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式 底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婴幼儿童床的改造,即一种折叠式童床的底架收合装置。
背景技术
童床是一种重要的婴童用品。婴童在童床内或游戏玩耍,或睡眠休息均具有充足的空间,且婴童安全可得到充分保障。童床给家长育儿减轻了负担及带来了便利。
为减少空间占用及运输和移动的方便,不使用时可折叠是目前一般童床的必备功能。在折叠式童床中,其底架基本模式为四支底架管的一端各自连接童床四角的竖管,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于中心座。在童床使用状态下,四支底架管呈X状水平交叉,并通过中心座的操作实现四支底架管的全折叠。如中国专利200720186221.8(设计人:罗吉喜),其两副底架管(水平展开时在同一直线上的2支底架管为所称的一副)分别连接于底中心座,当释放旋转拉手并下压中心座时,旋扭在弹簧作用力下使机构处于展开锁定状态,此时设在一副底架管端部的挡块的前端面被旋钮的圆周面挡住,实现了底架展开状态的锁定;当拉手旋转到被限位时,提起拉手使中心座抬高,此时旋转圆周面脱离挡块的前端面,两副底架管进入解锁过程,在重力作用下实现全折叠。该设计结构较为复杂,再如操作折叠或展开的拉手为一突出的硬物件,造成底架管与中心座不在一个平面内。
在目前的一般折叠童床中,两副底架管之间的角度随中心座(铰接关节)被一次性固定(如上述200720186221.8号中国专利等),所以不同规格尺寸的折叠式童床需要配置不同角度的中心座,即在中心座结构模式相同的情况下,生产厂商需要生产和储备多种规格中心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任务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折叠式童床的底架收合装置,以在方便童床折叠和展开时,还可以直接变换两副底架管之间角度。
本发明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式童床的底架收合装置,包括上关节、下关节、两副底架管、支地管等部件,上关节、下关节等构成中心座,两副底架管与中心座呈X交叉状活动连接,其中一副底架管的2支分别活动连接于上关节的两端,另一副底架管的2支分别活动连接于下关节的两端,底架管的活动范围在水平展开状态至垂直向下折叠状态之间,支地管的上端插入下关节的中心短管后与之铆接固定,其特别之处在于:还包括有中介片与上关节、下关节配合形成两副底架管之间的角度调整结构:中介片的中心孔和下关节的中位孔由铆钉穿接,中介片的四角与上关节中部柱体固定铆接;还包括有推板、软织带、2只卡榫、2只弹簧等部件配合上关节及其连接着的2支底架管组成的展开锁定和解锁折叠的控制机构:推板位于上关节中部柱体空腔内,推板的两个圆孔分别套合于上关节中部空腔内的2只导柱,穿接推板的软织带向上穿过上关节的中心窄孔,卡榫侧面母线方向开口被铆接底架管和上关节的铆钉横穿,弹簧位于横穿的铆钉和卡榫端部之间。
上关节中部的下底处具有相当于中介片厚度的一层虚空,以在中心座的组合中固定容纳中介片。
卡榫侧面母线方向开口的尾部设有窄口段。
本发明的组装步骤:
1、所述的软织带穿过推板上的两条窄孔后缝合,软织带继续穿过上关节顶面中位的窄孔,将推板的两个圆孔分别套进上关节中部空腔内的2只导柱;
2、中介片的中心孔对准下关节的中心孔,铆钉穿过所述两孔实现中介片与下关节的铰接;
3、将中介片贴合于上关节中部底面,并通过对称分布的4个铆钉位将两者铆合,从而将推板封堵在上关节中部的空腔内,也实现了下关节和上关节的间接连接,此时上关节中位的圆柱体含于下关节中位的U型槽中;
4、将2支底架管分别铆合于上关节的两端,2支底架管相对于上关节的两端可活动,活动范围在水平态至垂直态之间;
5、令铆合于上关节端部的底架管位于垂直态,将内腔装入了弹簧的卡榫侧面开口对准连接底架管和上关节的铆钉用力压进;
6、将另2支底架管的一端分别与下关节的端部以铆钉铰接;
7、将支地管上端插入下关节底部中心短管并铆接固定;
8、将4支底架管的另一端(外端)分别与童床四角的竖柱活动连接。
本发明的操作:
1.在童床整体展开过程中,向下推压中心座使支地管下端触及地面,本发明即全展开进入使用状态;
2.在童床整体折叠过程中,向上提起软织带,4支底架管由于自身重力作用完成折叠。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舒城三乐童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省舒城三乐童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67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