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起毛织物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57663.5 | 申请日: | 201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7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高进华;蔡东照;石井正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6M13/188;D06M101/34;D06M101/32;D06M101/06;D06M10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毛 织物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品,具体涉及一种微起毛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不仅追求织物的舒适性、功能性,而且追求自然外观、天然手感的特殊风格产品。麂皮绒光泽柔和、质地柔软、手感细腻舒适,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因为天然麂皮绒数量有限,麂皮绒更显名贵。所以人们又发明了人造加工的方法,制得仿麂皮绒产品。
仿麂皮绒面料目前是使用特殊的纺织原料,并配合特殊的染整加工而成的具有特殊风格的纺织面料,是目前国内市场较为流行的高档面料之一。现有的生产方法有(1)利用涤/涤海岛型和涤/锦橘瓣型纤维,经开纤染整加工而成,这种方法原纱成本相对较高;(2)是通过超细高密纤维织物,通过磨毛加工,这种方法要求坯布密度较高,对织造要求很高,而且产生的毛只能达到微米级,手感不够细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感细腻有骨感、外观自然、加工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的微起毛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微起毛织物,该织物中至少含有尼龙纤维,且其含量在50%以上,该织物的单纤维表面上具有直径为0.1~4μm的细纤维。因为酸处理是对尼龙成分溶胀、反应,使尼龙发生原纤化,形成表面的细纤维,对于其他成分涤纶、粘胶或腈纶纤维无影响,若尼龙含量低于50%,织物整体收缩相对较小,细纤维含量占织物表面的比例相对减小,所以麂皮手感效果也不佳。
本发明的微起毛织物中还可以含有涤纶、粘胶或腈纶纤维。
本发明的微起毛织物为机织物,组织为三原组织或其变化组织。
本发明的微起毛织物的生产方法,包括坯布织造、后整理,具体是通过对含尼龙纤维的坯布进行包括酸处理在内的后整理加工而得到。
这里的酸处理是在液流染色机或气流染色机中,加入浓度为5~60%的甲酸或乙酸,浴比:1∶10~1∶50,处理温度60℃~100℃,处理时间5min~30min。优选条件:30%~50%的甲酸或乙酸,处理温度80℃~95℃,因为若甲酸或乙酸浓度过低或者处理温度过低,织物收缩比较小,单纤维表面不易产生细纤维;若甲酸或乙酸浓度过高或处理温度过高,对纤维损伤严重,造成织物强力严重下降。
酸处理的同时可加入季铵盐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浓度0.2~0.6g/L,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别名1227)或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别名1827)。1227和1827能够促进尼龙在甲酸或乙酸条件下溶胀并发生原纤化,使得织物收缩增大,表面细纤维增多。
本发明的织物通过进行化学处理,使织物表面产生一层纳米级的微纤维,纤维发生收缩,织物的手感发生质的变化,达到仿天然高档麂皮绒的风格,似海岛超细纤维,手感细腻而有骨感,外观自然,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简单,易控制,可广泛用于防寒服、羽绒服、休闲服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织物经过酸处理后,表面覆盖一层0.1~4μm的微纤维,手感明显改善,比磨绒品的手感更细腻别致;(2)织物密度显著提高,约15%~35%,可以弥补织造方面的高密度极限,获得超高密度织物,而且赋予织物一定的骨感,制得的服装防风性好,若用作羽绒服面料,无需轧光或涂层整理,就能达到好的不漏绒效果;(3)织物的染色性能提高,L值低3%~10%,K/S值提高5%~15%,可节约染料用量,节约成本;(4)吸湿性大大增强,吸湿增长率提高30%~60%,可用作吸湿面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未做酸处理的织物单纤维表面;
图2为采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的经过酸处理的织物单纤维表面,其中a为细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中织物相关性能的测试方法如下:
【纤维直径】
用TEM-2010透射电镜可测得酸处理后单纤维表面微纤维直径范围。
【K/S】和【L值】
以Color-Eye 7000A测色仪,在D65光源、100视场测色条件下测色,测得色光的明暗程度L值,以及最大吸收波长处试样的染色深度K/S值,分别取4次测色结果的平均值。
【吸湿增长率】
酸处理前后织物的吸湿性,通过比较试样的吸湿增长率。
ΔMR=MR2-MR1
MR2:30℃*90%RH时试样的吸湿率;
MR120℃*65%RH时试样的吸湿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76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形状矫正构件的鞋类物品
- 下一篇:用于制造热电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