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用于假肢手控制的基于肌音信号手部动作模式识别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58259.X | 申请日: | 201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3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夏春明;曾勇;曹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假肢 控制 基于 音信 号手 动作 模式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部动作模式的识别方法,尤其是涉及可用于假肢手控制的基于肌音信号手部动作模式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J.Silva实验室利用六个传感器对手部9个动作识别率达到90±4%。最近,华东理工大学虚拟样机与系统仿真试验室利用单个传感器对手部张合动作识别率达到95.63±2.55%。尚没有对四种手部动作模式的识别方法的研究,而四模式的研究对市场上占有率极高的两自由度假肢手的控制极为适用。此类识别方法,实际应用时需要算法尽量简单、传感器尽量少,以达到实时、低成本的目的,然而两者在研究中相互矛盾,利用简单算法时必然需要多个传感器才能达到较高的准确率,反之亦然。因此,对四种手部动作模式的识别技术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方法简单、识别准确率高、易于将算法植入嵌入式系统、可实现手部动作的实时识别的可用于假肢手控制的基于肌音信号手部动作模式识别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可用于假肢手控制的基于肌音信号手部动作模式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数据采集:
a1)通过多个压电加速度传感器采集肌肉声音信号;
a2)利用数据采集卡采集手张开、手握紧、手腕弯曲、手腕伸直四个动作的肌音信号;
B、数据处理:
b1)将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数字滤波;
b2)将滤波后得到的信号通过滑动窗等长分割成短时帧,并对每帧的绝对均值和方差进行分析,如两参数均超过阈值,则判定其为动作帧,该动作帧后的两帧直接跳过,再进行下一个动作的判断,据此,完成整个数据段的动作分割;
b3)提取动作帧的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构成特征空间;
b4)利用特征提取方法对特征空间进行降维处理;
b5)将降维后得到的新的特征空间输入二次或线性分类器,得到动作识别结果数据,该识别结果数据可用于假肢手控制。
所述的数字滤波采用20阶最小二乘法线性相位FIR低通滤波器。
所述的b2)中的阈值为不同人设定不同的阈值。
所述的b2)中的动作分割具体为,动作分割时,采用绝对均值和方差两个可变阈值,且判定动作帧后,其后的两个帧直接跳过,再进行下面一个动作的判断,排除了干扰信号对动作分割的影响。
所述的时域特征包括:绝对均值,方差值,绝对均值差分,斜率改变次数,过零率,均方根,AR模型估计参数,高阶累积量;频域特征包括:功率谱参数,倒谱系数,功率谱非负矩阵分解系数。
特征提取方法中,利用核广义判别分析法(KDA)时降维至6维,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时参数取t=0.9。
利用核广义判别分析法(KDA)以及二次分类器进行试验,双通道信号即取得了较高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5.12±3.83%。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以及线性分类器识别四个模式的手部动作时,三通道信号可得到最佳效果,准确率可达到96.55±4.4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方法简单,且识别准确率高;
2、易于将算法植入嵌入式系统,可实现手部动作的实时识别;
3、硬件系统简单,成本低廉。
应用时若更重视成本低廉、系统简单,则应用KDA(核广义判别分析法)以及二次分类器,需要两个传感器;若更重视算法简单、实时,则采用PCA(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分类器,需要三个传感器。总之,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线性或非线性方法对手部动作的四个模式进行识别,从而实现对机械手的控制或其它用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可用于假肢手控制的基于肌音信号手部动作模式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数据采集:
a1)通过2个压电加速度传感器采集肌肉声音信号;
a2)利用数据采集卡采集手张开、手握紧、手腕弯曲、手腕伸直四个动作的肌音信号;
B.数据处理:
b1)采用2路肌音信号,利用20阶最小二乘法线性相位FIR低通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数字滤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82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虚拟键盘处理方法及用户设备
- 下一篇:风能太阳能一体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