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气溶胶灭火装置的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59088.2 | 申请日: | 201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9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华神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99/00 | 分类号: | A62C99/00;F17C13/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10005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气溶胶 灭火 装置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溶胶灭火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气溶胶灭火装置的壳体。
背景技术
目前,气溶胶灭火装置以其良好的灭火性能和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环保性和简洁性而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气溶胶灭火剂是一种近几十年来兴起的新型灭火剂,它是一种由氧化剂、还原剂、燃烧速度控制剂和粘合剂组成的一种固体微粒,是一种沉浮于空气中的纳米级干粉微粒。现在我国很多场所都配置了气溶胶灭火装置。但是气溶胶灭火装置一般在反应的时候会产生高压和大量的热,这就要求装置的壳体有足够的强度和隔热效果,现阶段的壳体均采用金属钢结构,以增加厚度来抗压隔热,这样增加了壳体的重量、体积,也需要耗费大量的金属钢材料,因此,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本发明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重量、体积大,原材料耗费大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隔热效果佳的用于气溶胶灭火装置的壳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用于气溶胶灭火装置的壳体,包括主筒和底盖,主筒包括内筒和外筒,内筒和外筒之间形成一个空腔,空腔填实有隔热层。内部设为空腔,在抗压隔热的同时节约了原材料,隔热层能够很好的隔绝内部的热量,一般气溶胶灭火装置内部发生反应的时候,内部温度可以达到1000℃以上,空腔内部置有隔热层,使得外筒的温度相对室温恒定,使人们在火灾现场不会因为碰到该装置而造成二次伤害。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层包括至少一层隔热制剂层和至少一层硅酸铝棉层,隔热制剂附着涂于硅酸铝棉一侧,并填实于空腔,隔热制剂的一面紧贴内筒。也可以设置多层附有隔热制剂的硅酸铝棉填充于空腔内。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制剂层包括10%的碳酸钙、45%的碳酸镁、35%的碳酸锌和3%的粘合剂。
作为优选,所述内筒内壁设有钢结构防火涂料层。内壁的钢结构防火涂料层在内部反应产生高温的时候,涂层遇火会迅速膨胀形成密实的隔热层,阻止热量的传递。防止由于气溶胶发生剂反应后产生大量的热量而导致火灾现场二次燃烧,提高装置的安全性和科学性。该涂料层具有防火性能突出,涂层薄,附着力强,耐火极限高,干燥快等特点。
作为优选,所述钢结构防火涂料层主要材料为有机树脂。涂料层采用多种有机树脂和无机高分子材料经特殊拼合工艺制成,粘结基料,添加膨胀催化剂、成炭剂、防火剂、助剂和颜料等经高速分散、研磨等工艺制成。
作为优选,内筒和外筒均由1.5cm的钢板制成,节省了大量的原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空腔宽为20~30cm,即隔热层仅仅为20~30cm。
作为优选,所述主筒截面为圆形。圆筒形状避免了棱角的焊接,而且生产的时候可以统一购置钢管,加工量减少,适合批量生产。
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使气溶胶灭火装置的壳体的重量减少,体积减小,也大大的节约了钢材料,而且在装置内部发生反应高达1000℃以上的时候,仍然能够使装置外壁与室温相宜。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主筒示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主筒的局部放大图;
1-主筒;10-内腔;11-外筒;12-内筒;120- 钢结构防火涂料层;13-隔热层;130-隔热制剂层;131-硅酸铝棉层;2-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用于气溶胶灭火装置的壳体,包括主筒1和底盖2,主筒1截面为圆形,主筒1包括内筒12和外筒11,内筒12和外筒11均由1.5cm的钢板制成,内筒12和外筒11之间形成一个空腔10,空腔10宽为20~30cm,空腔10内密填实有隔热层13,隔热层13仅仅为20~30cm。隔热层13包括隔热制剂层130和硅酸铝棉层131,隔热制剂附着涂于硅酸铝棉一侧,并填实于内腔10,隔热制剂的一面紧贴内筒12。隔热制剂层130包括10%的碳酸钙、45%的碳酸镁、35%的碳酸锌和3%的粘合剂。内筒12内壁设有钢结构防火涂料层130。该钢结构防火涂料层120主要材料为有机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华神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华神消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90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