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射频识别标签识别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59459.7 | 申请日: | 201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9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空港***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频 识别 标签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识别(RFID)领域,特别是指一种RFID标签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RFID标签逐渐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RFID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附着于物体上,通过存储物体的数据来标识物体,所述数据包括唯一识别码(ID)、物体的特征信息等,所述物体的特征信息是可以表征物体特性的信息,例如公交卡的余额信息等,RFID标签广泛应用于产品防伪、物流、产品监控等多种领域。
射频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处于射频收发范围内的所有设备都可以接收和发射电磁波,目前的超高频RFID空口标准中,数据传输大多没有增加安全机制,所述空口指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通信接口,所述读写器用于识别RFID标签后,读取RFID标签中的数据,或向RFID标签写入数据。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18000)-6B标准为例,读写器与RFID标签在通信过程中数据全部采用明文传输,这就存在非法读写器与RFID标签进行通信,获得RFID标签的数据,从而导致数据泄密的可能。
在产品电子代码(EPC)标准的空口通信中,RFID标签识别的过程没有安全机制,只在读写器对RFID标签进行写数据时,利用16位随机数(RN16)与数据进行异或运算来加密,具体示例如图1所示:
步骤101、读写器清点RFID标签,向RFID标签发送获取ID命令;
读写器向其射频范围内的所有RFID标签发送标签清点命令,RFID标签接收标签清点命令后,通过自身的随机数发生器产生RN16,对RN16进行编码,所述编码可以是将RN16打包成数据帧的形式,然后根据防碰撞算法将RN16发送给读写器,读写器解析出RN16,所述解析可以是读取数据帧中的RN16,所述防碰撞算法指RFID标签按照设定的先后顺序,向读写器发送RN16,避免同时发送给读写器,产生干扰,使RN16出错,导致读写器无法解析;
读写器向RFID标签发送读取ID命令,所述读取ID命令中包含RN16。
步骤102、RFID标签将ID发送给读写器。
RFID标签接收包含RN16的读取ID命令,将接收的RN16同自身产生的RN16相比较,确定两者相同,将ID发送给读写器,读写器接收ID。读写器可根据获取的ID同RFID标签进行通信,读写RFID标签中的数据。所述读写包括:读写器向RFID标签发送读取数据命令,RFID接收读取数据命令,将数据发送给读写器;读写器将要写入RFID标签的数据与RN16进行异或运算,获取加密后的写入数据,向RFID标签发送写入数据命令,所述写入数据命令包括加密后的写入数据,RFID标签接收写入数据命令,根据RN16将加密后的写入数据进行反异或运算,获取写入数据并保存。
但是,上述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只要RFID标签处于读写器的射频收发范围内,读写器都可以获取ID,非法读写器可根据获取的ID读取RFID标签中的数据,导致数据泄密,另外,由于RFID标签向读写器发送RN16是通过明文发送,非法读写器同样可获取RN16,根据RN16及ID向RFID标签写入数据,破坏数据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RFID标签识别的方法及系统,增加ID识别的安全性,保证RFID标签数据安全传输,有利于RFID技术的发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射频识别RFID标签识别的方法,读写器清点RFID标签,RFID标签产生随机数发送给读写器,读写器向RFID标签发送包含随机数的读取唯一识别码ID命令,该方法还包括:
RFID标签根据随机数及预置的加密算法对ID进行加密,发送给读写器,读写器获取ID。
上述方案中,所述RFID标签根据随机数及预置的加密算法对ID进行加密包括:RFID标签根据预置的加密算法对随机数进行加密,成为密钥,然后根据预置的加密算法及密钥对ID进行加密;或者,将随机数作为密钥,根据预置的加密算法及随机数对ID进行加密。
上述方案中,所述读写器获取ID包括:读写器接收加密后的ID,根据预置的加密算法对随机数进行加密,成为密钥,然后根据预置的加密算法及密钥对解密后的ID进行解密;或者,将随机数作为密钥,根据预置的加密算法及随机数对加密后的ID进行解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津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94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泄密追踪安全保密软件产品
- 下一篇:基于LLRP协议的路面射频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