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定床发酵分离耦合连续生产生物丁醇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59493.4 | 申请日: | 201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9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吴昊;姜岷;陈啸鹏;郭亭;李志刚;贺爱永;汤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7/16 | 分类号: | C12P7/16;B01J8/02;C12R1/145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肖明芳 |
地址: | 210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床 发酵 分离 耦合 连续生产 生物 丁醇 方法 | ||
1.一种固定床发酵分离耦合连续生产生物丁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对丁醇生产菌具有电荷吸附效应的改性固定化介质填充于固定床,与生物反应器循环串联;
(2)将丁醇生产菌接种至生物反应器中,在发酵培养基中培养至指数期,发酵液在固定床与生物反应器之间循环,将处于指数期的游离菌体细胞逐步吸附于固定床中;
(3)当生物反应器中丁醇浓度达到3~7g/L时,将发酵液泵入渗透汽化膜组件进行原位分离,收集丁醇渗透液,而膜截留液同步返回生物反应器内继续利用;
(4)在步骤(3)操作同时,向生物反应器中流加发酵培养基,连续发酵生产丁醇;
步骤(1)中,所述的固定化介质包括:经过改性处理的农业秸秆、甘蔗渣、玉米芯、棉纤维、麻纤维、活性炭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砜纤维、颗粒炭、多孔陶瓷滤料、沸石滤料、火山岩滤料和页岩滤料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改性,方法为利用浓硝酸、浓盐酸、浓硫酸或浓磷酸对固定化介质进行表面酸改性处理,或者,利用氯化铁、硫酸镁或氯化钙对固定化介质进行表面改性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床发酵分离耦合连续生产生物丁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丁醇生产菌为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床发酵分离耦合连续生产生物丁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4)中,所述的发酵培养基为初始pH 4.5~6.5的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的液体培养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床发酵分离耦合连续生产生物丁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源为葡萄糖、糖蜜、废乳清、玉米粉糖化液、木薯粉糖化液及农林业木质纤维素水解糖液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步骤(2)中,培养基中的总糖浓度为30~100g/L,步骤(4)中培养基中的总糖浓度为50~100g/L。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床发酵分离耦合连续生产生物丁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氮源为有机或无机含氮化合物,其中无机含氮化合物为乙酸铵和硫酸铵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有机含氮化合物为蛋白胨、酵母膏、酵母粉、玉米浆和尿素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培养基中氮源浓度为0.5~3g/L。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床发酵分离耦合连续生产生物丁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盐为钠盐、钾盐、镁盐、钙盐、磷酸盐、锰盐和铁盐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为0.01~3g/L。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床发酵分离耦合连续生产生物丁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长因子为生物素、硫胺素和对氨苯甲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培养基中生长因子浓度为0.01~10mg/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床发酵分离耦合连续生产生物丁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渗透汽化膜是由对丁醇、丙酮和乙醇具有亲和力的以下至少一种膜材料组成,包括硅橡胶、聚三甲基硅丙炔、聚丙烯、聚丁二烯、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或其衍生物、丁苯橡胶、丁腈橡胶、乙丙二烯橡胶、聚醚酰胺嵌段共聚物、全硅分子筛;渗透汽化膜组件为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单元渗透汽化膜组成,各单元渗透汽化膜的渗透侧通过管路并联于真空泵总管,单元渗透汽化膜为管式、平板或中空纤维膜等形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床发酵分离耦合连续生产生物丁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调控发酵培养基的流加速率以维持生物反应器内发酵液总体积不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949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