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酶法检测5’核苷酸酶试剂盒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59586.7 | 申请日: | 201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7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景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巍 |
地址: | 2000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核苷酸 试剂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试剂,具体涉及一种酶法检测5’核苷酸酶试剂盒。
背景技术:
5’-核苷酸酶(5’Nueleotidme,5’一NT是一种糖蛋白,由两个分子量为7000的亚基组成。5’一NT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核酸的分解代谢,并广泛存在于肝脏和各种组织中。当血清中此酶升高时,常见于肝脏系统疾病,如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梗阻性黄疸胆结石.胆囊炎等。5-NT的增高可达2~6倍,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例关系。因此,5’一NT是诊断肝肿瘤及消化道肿瘤及消化道恶性肿瘤非常灵敏的酶学指标。在病变早期,当肝功能、肝扫描和有关肝病检查阴性时,该酶活性已明显增高。对于AFP(甲胎蛋白)阴性病例,其与AFP互补诊断肝癌的阳性率可达94%。另外,5’一NT特异性高,ALP在肝胆系统疾病和骨骼系统疾病时均可增高。5’一NT除肝胆系统疾病增高外,骨骼系统疾病一般均不升高。还可用于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后者5’一NT明显高于前者,以及发生胆汁淤积的高于未发生胆汁淤积的患者。
5’-NT用于其它方面的检测如:
有助于检测肺癌疾病。5’-NT活性变化与肺癌肿瘤细胞生长、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是肺癌核苷酸代谢中重要的转化相关酶,监测其改变既可作为肿瘤恶变和衡量分化程度的指标,又是肿瘤生长的分子基础。因此可根据其增高不同程度来鉴别肺部良性与恶性疾患,由于当肿瘤并发肝、胆系统疾患时,5’-NT也可明显升高,故需结合病史进行分析和区别。但如与肺癌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联检以互补诊断,对发现肺癌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且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有助于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疾病。血清5’-核苷酸酶升高可能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对此进行干预,如使用ATP制剂、腺苷、α1受体激动剂等有可能提高5’-核苷酸酶的含量及活性,可能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
由于血清5′-NT测定对肝胆及多种疾病的诊断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5’-NT已作为肝功能常规项目检查进入临床,将能使临床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肝脏情况,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在近20年中,测定方法得到不断开发和改进,先后发展了检测方法和相应的检测试剂,如:测磷比色法,其原理为5’-NT将次黄苷-5′-单磷酸盐(5′-IMP)脱氨产生次黄苷(Inosine)和磷酸(Pi),后者与钼酸铵作用生成磷钼酸,再被还原剂还原成钼蓝,颜色深浅与释放的磷酸成正比。但测磷比色法试剂种类多,操作繁琐、费时,不适宜自动化分析,而且血清中ALP也能水解5’-磷酸腺苷生成相同的产物,反应过程中需加入Ni2+离子抑制ALP的非特异性反应,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另一种方法为5’-NT催化5′-IMP水解,产生次黄嘌呤核苷和氨。然后用Berthelot色反应(1859)测定反应过程中产生氨的量,从而计算血清5’-NT活性单位,所需试剂易配制,仪器简单,但灵敏度低,易受外源性NH3影响,空白过高。5’-NT偶联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LDH)法因血清含氨干扰,以及测试系统中过高NADH造成非特异性氧化而无法计算。又如5’-NT测试法:Kalckar氏应用5’-NT偶联,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urine nucleosidephosphorylase,PNP)和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EO);反应连续监测法:通过测量293nm处尿酸盐吸光度上升的速度来测算5’-NT活性,但是,293nm时血清吸光度太高,造成临床应用不便。酶法测定5’-NT简便快捷、结果可靠,对肝胆疾患的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酶法原理:
5’-IMP+H2O5-NT>次黄苷+NH4+
次黄苷+Pi PNP>次黄嘌呤+核糖-1-磷酸
次黄嘌呤XOD>尿酸+H2O2
H2O2+4-AAP+EHSPT POD>红色醌衍生物+H2O
但是目前这种试剂的检测方法并不完善,一是PNP(嘌呤核苷磷酸化酶)试剂价格昂贵,使用价格高,二是PNP试剂不稳定。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95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