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供电转盘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59589.0 | 申请日: | 201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5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如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如彬 |
主分类号: | A47B31/00 | 分类号: | A47B31/00;H02J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1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供电 转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转盘,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餐桌等桌面使用的无线供电转盘。
背景技术
目前餐厅、酒楼及家庭常见的餐桌转盘多为手动式,使用起来不太方便,近年出现了电动餐桌转盘,只能用手去控制电动开关,促使转盘转动或停止,这种结构的自动餐桌转盘使用起来仍是不理想,都有一个控制开关,在客人用餐时,需服务员打开开关,转盘就一直转动,但客人无法控制转盘的启动和停止,使用不方便;由于在用餐时转盘一直转动,电池寿命和机械寿命都受到影响,同时开关引出线影响餐桌整体美观。还出现了一种智能餐桌转盘,如中国专利号为:03215850.5公开的一种智能餐桌转盘,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所述餐桌转盘具有一底座、上盖,底座上设置有齿圈、电机及控制电路,上盖位于齿圈上面,通过电机带动齿圈转动,在上盖下部设置一周磁铁,底座上设置两个并行排列用于给控制电路提供信号的磁检测器,可通过其上的台面转动来控制启动和停止,使用方便,不需专门的开关控制,省去了开关和引线,使桌面更加整洁美观,减少了转盘的故障率,延长了转盘的使用寿命,但它需要安装一圈的磁铁,很不方便,且精确度不高。
另外,这些常用的电动转盘,需要利用电池供电,且电池使用时间较短,没多长时间就得换电池或者给电池充电,而且常会拖有一条电线,使得电动转盘使用起来极为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供电转盘,可以摆脱累赘的输电线,且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能消耗。
本发明的构思为:电磁波都会承载有能量,无线电广播在发射时,大部分的能量会四散在空中,本发明利用一种非放射性的场来聚集这些能量,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会引起物体的震动,两个固有频率相同的物体就可以传递这种震动,从而传递能量,我们让一个铜制天线的物体发射电磁波,而让接收线圈来接收,转化为能量,接收线圈在非辐射性磁场内部发生谐振,并以相同的频率振荡,然后有效地利用磁感应来输出电能,这个方法也称为共振感应耦合,以区别于普通电磁感应耦合,它使用单层线圈,两端接一个电容器,共同组成谐振回路,减少能量的浪费,理论上说,所有目前使用电池的电器都可以换用这种方式供电。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无线供电转盘,由发射部分、接收部分两部分及转盘组成,发射部分包括电适配器、检测控制发射驱动器、带发射线圈的转盘垫、转盘控制驱动电路并配有辅助电路,接收部分包括转盘电机、整流及稳压电路及安装在转盘底座上的接收线圈,转盘电机、接收线圈设置于转盘内,电机、齿轮及转动轴构成传动部件。
输入电路接入适配电路,适配电路连接检测控制发射驱动器,驱动电路连接有发射线圈,与发射线圈对应的有接收线圈,接收线圈通过整流及稳压电路与转盘电机联接。
转盘电机连接有转动齿轮,转盘底座上设置有转动槽,转动槽外侧面开有与齿轮啮合的传动齿轮,转动槽内放置有转动链,转盘上盖上设置有对应的传动槽,转盘上盖中部设置有转动轴。
上述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均采用单层线圈,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距离为小于等于10mm,两个线圈的直径为400mm。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供电适配器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供检测控制发射驱动器使用,检测控制驱动发射器根据负载情况向发射线圈输出高频脉冲,发射线圈把高频脉冲变成谐振电磁波传递给接收线圈,接收线圈接收到电磁波后,通过整流稳压电路输出直流电,供转盘电机转动,转盘电机转动带动转盘上盖一起转动。
输入电压为交流220伏,供电电压为6伏,电流为500毫安,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距离最大10毫米,效率为60%,可以带动负载500公斤的转盘转动,转动速度为每分钟0.5圈。
本发明可以大大减少了能量的浪费,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酒店及家庭餐桌,同时使用电池的电器都可以换用本发明进行供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说明或描述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转盘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工作原理框图;
图4为本发明的驱动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1-带发射线圈的转盘垫,2-接收线圈,3-转盘,31-转盘底座,311-传动齿轮,312-转动槽,4-转动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如彬,未经张如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95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药物缓释贴
- 下一篇:基于人脸跟踪和分析的表情互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