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控制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60071.9 | 申请日: | 201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0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郭启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F3/20 | 分类号: | H03F3/20;H03G3/20;H04W88/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解婷婷;龙洪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功率放大器 输出功率 控制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实现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控制的装置,包括功率放大器输出端的第一峰值检测器、模数转换器以及功率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功率放大器输入端的第二峰值检测器,其中:
第一峰值检测器,用于将检测功率放大器输出信号功率所对应的输出功率检波电压输出给所述模数转换器;
第二峰值检测器,用于将检测功率放大器输入信号功率所对应的输入功率检波电压输出给所述模数转换器;
所述模数转换器,用于分别对所述输出功率检波电压和所述输入功率检波电压转换成对应的输出功率值和输入功率值,并输出给所述功率控制模块;
所述功率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功率放大器各功率等级下的期望功率和输入的输出功率值、输入功率值获取对应功率等级下输入信号功率门限值,根据获知的功率放大器的状态控制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控衰减器,其中:
所述模数转换器根据输入的输出功率值、输入功率值获取功率放大器实际的增益,根据功率放大器各功率等级下的期望功率和实际的增益获取对应功率等级下输入信号功率门限值,根据通过输入功率值与应功率等级下输入信号功率门限值的比较结果获知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状态,输出控制信号给所述数控衰减器;
所述数控衰减器,用于通过输入的控制信号控制数控衰减量,以通过控制功率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功率来控制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功率。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数字处理器模块以及CPU,其中: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用于将输入的输出功率值、输入功率值转换成相应的输出功率的对数值和输入功率的对数值,输出给所述数字处理器模块;将输入的功率控制值转换成控制信号输出给所述数控衰减器;
所述数字处理器模块,用于根据输出功率的对数值与输入功率的对数值的差值计算功率放大器实际的增益;根据该实际的增益和读取的功率放大器在各功率等级下的期望功率记录,计算获取对应功率等级下的输入功率门限值;根据所述输入功率的对数值与所述对应功率等级下的输入功率门限值的比较结果判断出功率放大器所处的状态,并将相应的功率控制值输出给所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
所述CPU,用于保存所述数字处理器模块计算获取的对应功率等级下的输入功率门限值;在上电时将读取的对应功率等级下的输入功率门限值输出给所述数字处理器模块。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字处理器模块若比较所述输入功率的对数值小于对应功率等级下的输入功率门限值,则判断功率放大器处正常状态,则输出进行正常的闭环功率控制的功率控制值;否则,判断功率放大器处临界饱和状态或临界过功率状态,输出限制继续减小该功率等级下的数控衰减量的功率控制值。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字处理器模块若比较所述输入功率的对数值不小于对应功率等级下的输入功率门限值,且继续判断当前时隙为零功率等级,则报告功率放大器处所述临界饱和状态,若继续判断当前时隙不是零功率等级,则报告功率放大器在该功率等级下达到临界过功率状态。
6.一种实现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控制的方法,包括:
当功率放大器上电后工作于预设功率时,分别检测该功率放大器输入信号功率和输出信号功率,由此计算该功率放大器实际的增益值;
根据该功率放大器实际的增益值和在各功率等级下的期望功率,计算该功率放大器对应功率等级下的输入功率门限值;
将检测的输入信号功率与相应功率等级下输入信号功率门限值比较,根据通过比较结果判断出的该功率放大器的状态控制该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计算该功率放大器实际的增益值,等于输出信号功率的对数值减去输入信号功率的对数值。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计算该功率放大器对应功率等级下的输入功率门限值,等于该功率等级期望功率值减去该功率放大器实际的增益值后,加上功率工程余量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007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模式制氢法
- 下一篇:高可靠性固态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