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混凝/浸没式膜过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60699.9 | 申请日: | 2010-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43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常春;杨瑜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浸没 过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膜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水处理膜技术的日益发展及膜成本的不断下降,微滤/超滤膜技术在 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日益扩大。尤其是浸没式膜系统由于其操作压力低,纳污 性强等优点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膜系统自身的材质和运行的要 求,在使用中通常不可以单独使用,要与其他预处理工艺形成联用工艺。在 膜系统的预处理工艺中,混凝由于有机物去除效果明显,成本低,稳定性高 等优势已经成为是目前最为常见的膜法预处理工艺。但是目前混凝和浸没式 膜系统的联用工艺通常为混凝剂投加在专门的混凝池内,通过混凝池内的分 级机械搅拌或水利搅拌完成充分混凝过程后,再进入浸没池内完成接下来的 膜过滤过程;或者是混凝剂投加在浸没池内,通过浸没池底部的曝气系统, 进行持续曝气,在空气搅动的作用下完成混凝过程,然后再进行膜过滤,除 去混凝形成的絮体,实现水质净化。
以上两种混凝方法可以达到一定的混凝效果,专门设置混凝反应池的方 法虽然可以保证良好的混凝效果,但是对整个系统的占地和操作都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对于混凝剂直接投加在浸没池内的方法,虽然操作简便,也不需 要专门的混凝反应设施,但是混凝剂刚刚投加后,曝气很难实现混凝剂在短 时间内和原水完全混和反应,因此要求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所以也增加了 整个膜系统的投资和运行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鉴于目前混凝和浸没式膜的联用系统目前存在的问 题,进行系统的改进。提供一种便于工程应用,运行成本低廉,又能得到可 靠水质处理效果的混凝和浸没式膜的联用工艺及装置。
本发明为一种一体化混凝/浸没式膜过滤方法,具体为:将混凝剂投加在 原水泵前,通过原水泵叶轮的高速转动实现混凝剂的快速分散混合,同时将 空气压缩机打开,进行浸没池内曝气,曝气时间为0.5~5min,将混凝剂和污 染物质充分反应后,形成混凝絮体,絮体被浸没池内的膜过滤截留,从而得 到净化水;其中,当水位达到浸没池内的高液位时,原水泵关闭,停止给水 和混凝剂投加,只进行膜过滤过程;当水位低于膜组件高度时,原水泵开启, 同时进行混凝剂投加和浸没池内曝气过程;其中,还需要定期对膜组件同时 进行反冲洗和空气擦洗,反冲洗和空气擦洗结束后,保留一部分反冲洗水, 其他反冲洗水排放。
考虑到在系统再次进水曝气时可以增加水中大分子物质的比例,即增加 了一定的混凝因子,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混凝效果,也因此可以实现较少 混凝剂的投加量,保留一部分反冲洗水优选为保留3%~30%的反冲洗水。
上述混凝剂选自于硫酸铝、聚合氯化铝、氯化铁或聚合硫酸铁中的一种 或多种。
上述膜组件的抽吸压力小于70KPa,膜通量为5~80L/m2h。
上述膜组件材质为聚偏氟乙烯或聚氯乙烯;膜组件组件形式为中空纤维 或平板式。
上述膜组件的膜孔径在0.01微米~0.1微米范围内。
其中反冲洗的频率优选为每30-120min反冲洗一次;反冲洗时间优选为 0.5~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06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矿用复合抑尘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黄姜淀粉及其纤维素的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