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污染及突发污染物水源水的处理方法与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61057.0 | 申请日: | 201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0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单国平;张林生;许敏;张帆;周克梅;徐卫民;董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28;C02F1/4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突发 污染物 水源 处理 方法 设备 | ||
1.一种水源水微污染及突发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粉末活性炭(PAC)投加于水厂常规工艺砂滤出水管路的管式混合器中,然后将含炭水进行超滤(UF)过滤,超滤膜产水经消毒后进入清水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污染及突发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过滤周期结束,利用砂滤出水正冲洗和膜产水反冲洗,将附着于膜表面的PAC及其他杂质随冲洗水带出膜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污染及突发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AC是通过喷射器直接投加到管式混合器中的,形成完全混合式流态完成吸附反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污染及突发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F膜为内压式运行,过滤方式为死端过滤,膜表面的截留孔径远远大于PAC平均颗粒粒径。
5.一种处理微污染及突发污染水源水的设备,包括砂滤池、清水泵、管式混合器、超滤器、原水泵和清水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砂滤池与管式混合器之间设置有PAC投加装置,将PAC投入管式混合器中;所述原水泵之后设置有超滤筛滤截留系统,完成颗粒污染物的截留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微污染及突发污染水源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PAC投加装置为与管式混合器相连的喷射器,所述喷射器上设置有PAC的加料口,加料量由PLC根据进水量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微污染及突发污染水源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筛UF滤截留系统之前设置有碟片过滤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微污染及突发污染水源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UF筛滤截留系统与所述清水池之间还设置有反洗泵。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微污染及突发污染水源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筛UF滤截留系统的进水口、出水口和上排污口都设置有流量计,与PLC信号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微污染及突发污染水源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筛滤UF截留系统的进水口、出水口、上排污口和下排污口都设置有蝶阀,通过PLC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105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塔曝气生态滤床污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氮磷共掺杂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