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水腔气密性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62125.5 | 申请日: | 201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7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梅;窦永香;付宇;徐洪峰;侯中军;明平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高永德 |
地址: | 116085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电池 极板 气密性 检测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水腔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气源、减压阀(2、3)、压力表(4)、测试端板(8)和压机,被测试双极板(9)包括氢极板和氧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隔离夹板(10);所述测试端板(8)是平板,包括测试上端板和测试下端板;测试上端板的一端设有与被测双极板(9)水腔进(16、19)连通的测试上端板进气孔(13),测试上端板的另一端设有与被测双极板(9)水腔出(17、20)连通的测试上端板出气孔(14),测试上端板出气孔(14)端连接截止阀(11),测试上端板的四个角的位置设有与被测双极板(9)上的定位孔(18、21)对应的测试上端板定位孔(12);测试下端板的四个角的位置设有与被测双极板(9)上的定位孔(18、21)对应的测试下端板定位孔(15);所述隔离夹板(10)为一平板,隔离夹板(10)一端在与被测双极板(9)水腔进(16、19)对应位置设有隔离夹板进气孔(22),隔离夹板(10)另一端在与被测双极板水腔出(17、20)对应位置设有隔离夹板出气孔(23),隔离夹板(10)的四个角的位置设有与被测双极板(9)上的定位孔(18、21)对应的隔离夹板定位孔(24);测试上端板定位孔(12)、测试下端板定位孔(15)和隔离夹板定位孔(24)都是通孔,定位销贯通定位孔;测试上端板进气孔(13)用管路与减压阀(2、3)连接,所述减压阀(2、3)包括串联连接的减压阀I(2)和减压阀II(3),减压阀I(2)用管路与气源连接,减压阀II(3)用管路与测试上端板进气孔(13)连接,压力表(4)连接在测试上端板进气孔(13)与减压阀II(3)连接的管路上;测试端板(8)夹持测试双极板(9),置于压机的上模(6)和下模(7)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水腔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上端板进气孔(13)和测试上端板出气孔(14)的直径为3-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水腔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夹板(10)的厚度为0.45-0.7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水腔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上端板定位孔(12)、测试下端板定位孔(15)、隔离夹板定位孔(24)的孔径与被测试双极板定位孔(18、21)的孔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水腔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表(4)是精密压力表,压力表精度为0.002MP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水腔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是高压气瓶(1),测试用气体是空气或氮气。
7.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水腔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被测试的第一片双极板(9)置于测试下端板上,通过定位孔和定位销定位,第一片双极板上放置隔离夹板(10),也通过定位孔和定位销定位,以此形式放置数片被测双极板(9)和隔离夹板(10),最后一片双极板(9)上不加隔离夹板(10),测试上端板置于最后一片双极板上,也通过定位孔和定位销定位;
b、将步骤a组装好的被测试组件置于压机的上模(6)和下模(7)之间,旋转压机手柄调节施加的压力大小,实现对被测试组件的可靠密封;
c、关闭测试上端板出气口端的截止阀(11),开启并调节减压阀(2、3),使测试气体压力至需要的值;
d、观察管路中的压力表(4),待被测试组件内压力稳定后,关闭减压阀(2、3)并保压;
e、保压期间通过观察压力表的指针变化判断被测试组件内压力的变化,根据被测试组件内压力的变化判定双极板水腔气密性:压力表无变化,表明此组被测试的所有双极板水腔气密性均良好;压力表示数下降,表明此组被测试的双极板中有水腔气密性不符合要求的,则需对此组被测试的双极板逐个以此方法再测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水腔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试组件内压力保持在0~0.6MPa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212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压柴油机排气背压波调节装置
- 下一篇:内置基准管的差压检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