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抗震救生桌椅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62321.2 | 申请日: | 201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8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刘辉;杨君德;王姝;于业超;邹荡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B83/00 | 分类号: | A47B83/00;A47B39/00;A47B41/00;A47B13/06;A47B13/00;A47C5/04;A47C7/62;A47C7/50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田和穗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抗震 救生 桌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式桌椅,尤其是一种在地震过程中保护人员安全、可使人员短暂生存的多功能抗震救生桌椅。
背景技术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地震的发生,往往伴随的是建筑物坍塌、人员被困,有许多人员在建筑物坍塌的过程中被掉落的物体掩埋,在物体掉落的过程中,许多人会受到极大的伤害,尤其是正在上课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时,由于教室的面积一般较大,有利于学生躲藏的位置较少,因此往往造成重大伤亡。学生一般采取的自救方法是躲藏在桌子下方的空间内,但由于现有的书桌一般采用木质结构,抗冲击、承压能力较弱,而且一旦被困,也没有能够帮助受困者延续生命、处理伤口的储备物品。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学生桌椅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巧妙,设计合理、抗冲击能力、承压能力强,且可帮助受困者在恶劣环境下处理伤口和延续生命的多功能抗震救生桌椅。
本发明的具体解决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抗震救生桌椅,包括桌子1和椅子2,桌子1由桌腿3、桌面4组成,椅子2由靠背5、椅面6和椅腿7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两个桌腿3之间交叉设置有加强筋8,在桌腿3上还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9,与空气过滤装置5相连有呼吸嘴10,在桌腿3与桌面5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11,
靠背5的底端铰接在椅面6上,椅面6的下方设置有储藏箱12,且储藏箱12的开口13朝向桌子1方向,椅腿7的最上端高于椅面6,且与桌面4的水平高度差为H,且H小于缓冲弹簧11的长度。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种结构形式的桌椅,结构合理,设计巧妙,它充分考虑了地震时所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并根据这些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出结构上的改进,使之具备了地震过程中缓解高处落物冲击力,地震后延续被困者生命的功能,它可以有效地提高被困人员的生存几率,特别适合于设置在学校内供学生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状态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状态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多功能抗震救生桌椅,包括桌子1和椅子2,桌子1由桌腿3和其上支撑的桌面4组成,而椅子2则由靠背5、椅面6和椅腿7组成;在每两个相邻的桌腿3之间交叉设置有加强筋8,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桌腿3的承压能力;在桌腿3上还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9,并且与空气过滤装置5还连通有呼吸嘴10,在桌腿3与桌面5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11,它可以有效地缓解桌面5所承受的冲击力;
椅子2的靠背5的底端铰接在椅面3上,在椅面6的下方设置有储藏箱12,其内可以防止压缩饼干、矿泉水、创可贴、口哨、小铁铲等有利于被困人员生存的物品;储藏箱12的开口13朝向桌子1的方向,椅腿7的最上端高于椅面6,且与桌面4之间的水平高度差为H,并且H小于缓冲弹簧11的长度。
为了增强本装置的整体强度,本实施例所述的桌子1和椅子2均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并且桌子1固定连接在地面上。
当地震发生时,人员躲在桌面4下方的空间内,将椅子2拉向桌子1,使桌腿3和椅腿7并拢、接触,然后使靠背5的上端靠在桌面4的边沿,这样靠背5便与桌腿3或椅腿7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当物体掉落在桌面4上时,缓冲弹簧11可以将冲击力吸收,同时缓冲弹簧11压缩,桌面4向下运动,桌面4的下边沿与椅腿7的上端接触,这样桌腿3、椅腿7、靠背5加强筋8共同支撑起桌面4,保证桌面4下方留有一定的空间;
在地震发生时,往往会有大量的灰尘、烟雾,因此在地震发生的初期被困人员可通过呼吸嘴10呼吸,利用空气过滤装置5为人员提供干净的空气;
地震发生后,人员可以通过放置在储藏箱12内的各种药物对伤口进行简单处理,并延续生命,等待搜救人员的救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洋大学,未经大连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23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