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井注水泥塞工艺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62796.1 | 申请日: | 201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7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宋其仓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美玲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井 注水 工艺技术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井注水泥塞工艺技术方法,属于石油修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有的油田由于井深、高压、高温等因素影响,注水泥塞施工难度大、风险高,且水泥塞因高温高压、气窜造成水泥塞强度下降封堵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深井注水泥塞工艺技术方法。根据储层特点,优选水泥浆配方。当井温>110℃或水泥塞厚度<30m时,应添加硅粉以提高水泥塞强度。做好水泥实验,优化其综合性能,使水泥浆具有低失水、析水、沉降稳定好等优点,在保证水泥浆稠化时间的前提下,要严格控制高温缓凝剂的用量,防止水泥浆不凝。根据井况,水泥塞用途,选择合适的注水泥塞封堵工艺,如漏失量大的井就优先选择填砂打水泥塞或桥塞加水泥塞封堵。在满足设计的要求下,深井水泥浆用量应>1m3,以减少混浆,提高水泥塞的强度,对于大套管井,水泥塞厚度不得低于30m。前后隔离液要大于200m,或采用高粘度隔离液,杜绝压井液与水泥浆的接触,避免速凝、混浆带过长、水泥塞强度下降等不良后果。认真做好注水泥塞施工准备。必须采用相应地层压力系数的泥浆密度将井压稳不漏不溢,一周以上密度绝对误差不大于技术规定的±0.01g/cm3。施工前大排量洗井降温,确保井内压井液比重一致。深层气井关井候凝,时间要>48h,加压3-5MPa,防止气窜影响水泥塞强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高深井水泥塞抗压强度,减少深井注水泥塞作业风险,深井注水泥塞一次成功率100%。
影响水泥塞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浆配方和现场施工工艺的影响:
1、水泥浆配方的影响
(1)受高温影响,原浆水泥塞强度不够。
国内外实验表明,存在两个水泥强度产生衰退的临界温度。在养护时间分别为24h和48h的条件下(图1),随着温度的升高,水泥石强度曲线存在2个明显的衰退点,即当温度增加时,在低于110℃时,水泥石强度基本呈增加趋势,而超过110℃后,随温度的增加,水泥石强度开始下降;当温度达到150℃时,再一次产生较明显的衰退变化。因此,可以将110℃和150℃分别看作产生强度衰退的2个临界温度点。
提高温度对水泥浆水化进程的加速作用。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图2),当温度在110℃以下时,随养护时间的延长,水泥石强度在达到最高值后,或变得较平稳,或仍具有上升的趋势,如在80℃、90℃、100℃条件下,养护时间约为15h达到一个较高强度值后,水泥石强度仍平缓增加,并一直持续到4d左右才有所减缓,但其强度值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当温度达到110℃、养护时间达到48h时,强度曲线即开始平缓延伸。这表明水泥浆的水化已达到一个较完善的程度,也充分体现了提高温度对水泥浆水化进程的加速作用。
(2)高温缓凝剂的使用,影响水泥塞早期强度。深井注水泥塞因受地层温度高、注水泥顶替量大,施工时间长影响,对于G级油井水泥需要添加高温缓凝剂来控制初凝时间,水泥塞早期强度较低,水泥浆容易漏失或气窜,影响胶结强度。
(3)深井水泥浆比重较大,一般要求比重在1.85以上,初凝时间长,必须添加分散剂保证水泥浆体系稳定,有较好流变性,防止水泥浆体因流变性差,造成配浆、吸浆困难,顶替泵压过高,排量上不去,甚至“焊”住油管。
2、现场施工工艺的影响
(1)压井的影响。井未压稳,漏失或者溢流,油、套不平衡均可能导致注水泥塞失败,甚至造成恶性事故。
(2)隔离液的影响。隔离液高度不够,造成部分注水泥浆与压井液接触,产生早凝现象。
(3)现场设备的影响。压裂车的“跑、冒、漏、滴”造成水泥浆比重、缓凝剂参量达不到设计要求,还可能导致压井液与水泥浆接触。
(4)被动吸浆困难的影响。受水泥浆比重、流变性影响,水泥车被动吸浆难度较大,吸浆排量低,甚至吸不动,造成混浆带过长、施工时间延长。
(5)顶替排量的影响。顶替排量低不仅易造成混浆带过长,延长施工时间,还可能导致水泥浆与盐水接触,造成事故。
(6)水泥浆量的影响。深井注水泥塞水浆量少,会因混浆造成水泥浆比重降低,水泥塞胶结质量差,水泥浆量大又会增加施工时间,还会因水泥浆粘滞力大造成上提油管悬重增加,甚至“焊”住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美玲,未经陈美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27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球面轴承
- 下一篇:自动更换座圈套纸的智能座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