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然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63571.8 | 申请日: | 201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2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辉;沈一丁;李新;赖小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5/564 | 分类号: | D06M15/564;C08J5/00;C08J3/24;C08L75/04;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纤维 聚氨酯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然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因具有低密度、更大的可塑性、低磨损性(对设备)、生物降解性、低成本等诸多优点而得到广泛关注。但是,天然纤维与树脂的相容性差、界面强度弱,致使复合材料综合性能下降。对于天然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NPC)而言,增加两相界面结合强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直接将-NCO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有机溶剂溶液与天然纤维复合,因两者能够形成共价键而大幅度提高NPC的综合性能。但是,聚氨酯预聚体对水分比较敏感,制备复合材料时需要大量的无水溶剂和天然纤维预干燥处理,这明显不利于环境保护、优化工艺、降低成本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能够降低制备过程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增加两相界面强度、天然纤维无需预干燥的天然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将天然纤维毡在固含量为10%-50%、解封温度为110-150℃的水性封闭聚氨酯分散液中浸透;
2)辊压除去多余液体使天然纤维毡增重50%-150%;
3)湿态纤维毡的两阶段常压干燥工艺如下:将步骤2)辊压后的天然纤维毡于100-110℃下干燥0.5-3.0小时,升温至110-150℃下保温0.5-2.0小时。
本发明的天然纤维毡为硬木纤维毡、硬木纤维素毡、软木纤维毡、软木纤维素毡或麦草纤维毡;
所述的水性封闭聚氨酯为咪唑封闭水性聚氨酯、酚类封闭水性聚氨酯、酮肟类封闭水性聚氨酯或吡唑封闭水性聚氨酯;
所述的辊压是通过调整辊间距使天然纤维毡增重50%-150%。
本发明采用两阶段干燥方式,使得湿态纤维毡在第一阶段除去游离水及部分结合水,然后在第二阶段使水性封闭聚氨酯发生解封、交联反应,这样能够保证水性封闭聚氨酯解封释放的活性-NCO是与纤维上的羟基发生反应,而不是与水分发生副反应,这样可有效提高水性封闭聚氨酯的交联效率,从而赋予复合材料优异的界面结合强度。如桉木纤维素毡经咪唑封闭水性聚氨酯分散液(固含量为30%)浸渍、辊压(纤维毡增重100%)、两阶段常压干燥(110℃干燥1.0小时,130℃保温1.0小时)后,所得新型天然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在低于160℃时可达到6.0GPa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将硬木纤维毡在固含量为10%的咪唑封闭水性聚氨酯分散液中浸透,辊压除去多余液体,通过调整辊间距使天然纤维毡增重50%。湿态纤维毡的两阶段常压干燥工艺如下:100℃下干燥3.0小时,升温至110℃下保温2.0小时;干燥之后即可获得新型天然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
实施例2,将硬木纤维素毡在固含量为20%的水杨酸甲酯封闭水性聚氨酯分散液中浸透,辊压除去多余液体,通过调整辊间距使天然纤维毡增重100%。湿态纤维毡的两阶段常压干燥工艺如下:110℃下干燥0.5小时,升温至130℃下保温1.0小时;干燥之后即可获得新型天然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
实施例3,将软木纤维毡在固含量为30%的甲乙酮肟封闭水性聚氨酯分散液中浸透,辊压除去多余液体,通过调整辊间距使天然纤维毡增重100%。湿态纤维毡的两阶段常压干燥工艺如下:110℃下干燥1.0小时,升温至130℃下保温1.0小时;干燥之后即可获得新型天然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
实施例4,将软木纤维素毡在固含量为40%的丙酮肟封闭水性聚氨酯分散液中浸透,辊压除去多余液体,通过调整辊间距使天然纤维毡增重100%。湿态纤维毡的两阶段常压干燥工艺如下:110℃下干燥2.0小时,升温至140℃下保温0.5小时;干燥之后即可获得新型天然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
实施例5,将麦草纤维毡在固含量为50%的吡唑封闭水性聚氨酯分散液中浸透,辊压除去多余液体,通过调整辊间距使天然纤维毡增重150%。湿态纤维毡的两阶段常压干燥工艺如下:105℃下干燥3.0小时,升温至150℃下保温2.0小时;干燥之后即可获得新型天然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35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机主轴车削用多向同步收缩夹紧装置
- 下一篇:转子压铸压实顶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