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容矩阵DC-DC降压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64534.9 | 申请日: | 201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5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东林 |
主分类号: | H02M3/07 | 分类号: | H02M3/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5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矩阵 dc 降压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开关电源的发展方向为软开关技术加高频化。尽管软开关方式可以实现高频,但高频化在带来更大功率密度的同时,随之带来的是对电子器件要求的更高,材料和工艺要求更高,特别是对开关器件以及换能元件开关变压器的要求将更加苛刻。EMI设计时器件的布局更困难,这是由开关变压器的物理特性决定的——依靠磁场传递能量。磁场传能的方式不仅让开关变压器存在漏磁,而且存在铜损和铁损,让开关电源主回路转换效率降低,同时主回路对外围器件干扰将不容忽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中小功率电源提出一种新的换能方式:电容换能。
电容换能优点:电容具有高di/dt,瞬间放电电流大,作为换能元件过载能力强。
电容在充电和放电时无高压,对开关器件的耐压要求不高。
电容换能没有开关变压器的铜损、铁损、漏磁。
抗干扰设计比使用开关变压器的电路容易。
电容换能缺点:电容的放电存在尖脉冲,输出电压中存在尖脉冲式的纹波。
不能提供持续大电流,对滤波电路要求高。
瞬间大电流对功率管的冲击大,要求功率管的冲击电流大。
针对上述优点和缺点,提出一种扬长补短的技术方案:
电容矩阵布局,电容矩阵的列串联充电,单列的各行并联输出,依此实现输入高电压小电流转换为输出低电压大电流,即电能的传递。多列组合重叠轮流输出,调频稳压方式。为避免矩阵控制电路的硬件复杂性,采用单片机控制(在单片机普及的今天,十几元钱就能购得一片单片机)。单片机控制还可以方便的实现电源的智能化。
图1为3行3列电容矩阵的原理图。每列的组成结构相同。如第一列:由充电开关S1,放电开关S2,相同容量和耐压的换能电容C1、C2、C3,隔离二极管D1、D2,放电二极管D3、D4、D5、D6组成。图2为图1的工作波形图。设开关的有效电平为低电平,脉冲上升沿开关动作。
每列的电容是串联充电,并联放电,输入电源和输出电源为共地输出,所以每只电容的波形是一致的,取每列的第一只电容电压并分别命名为Uc1、Uc4、Uc7。Uout为输出电压。
工作原理
第一个脉冲上升沿:S1接通,S4断开;S2断开,S5接通。D1、D2正向偏置导通,Uin通过S1、C1、D1、C2、D2、C3形成回路,给C1、C2、C3充电。D4、D6的负极接到Uin的正极,而D4、D6正极电位低于负极电位反向偏置而截止。D3、D5的正极接到Uin的负极,而D3、D5负极电位高于正极电位反向偏置而截止。此时由于S2断开,S5接通,输出由第二列供电。
第二个脉冲上升沿:S2接通,S5断开;S3断开,S6接通。D7、D8正向偏置导通,Uin通过S2、C4、D7、C5、D8、C6形成回路,给C4、C5、C6充电。D10、D12的负极接到Uin的正极,而D10、D12的正极电位低于负极电位反向偏置而截止。D9、D11的正极接到Uin的负极,而D9、D11的负极电位高于正极电位反向偏置而截止。此时由于S3断开,S6接通,输出由第三列供电。
第三个脉冲上升沿:S3接通,S6断开;S1断开,S4接通。D13、D14正向偏置导通,Uin通过S3、C7、D13、C8、D14、C9形成回路,给C7、C8、C9充电。D16、D18的负极接到Uin的正极,而D16、D18的正极电位低于负极电位反向偏置而截止。D15、D17的正极接到Uin的负极,而D15、D17的负极电位高于正极电位反向偏置而截止。此时由于S1断开,S4接通,输出由第一列供电。
此后,在每个脉冲上升沿,矩阵中的各电子元件在单片机控制的开关的作用下,都依次重复各自上述的步骤。
由于输出是由各列轮流供电,所以在经过Co的滤波后,输出端就得到了相对平稳的电压波形。从图1中可以看出,充电为放电时间的2倍且矩阵的列数等于3时,轮流供电方式中,任意时刻负载的供电正好由其中一列完成,避免了因放电列数的不一致导致的输出不平稳。
同理,由于充电是轮流进行的,并且充电开关的开和关是同时动作的,相对的,开关的动作对输入电源注入的下限电压尖峰将会趋于平稳。
设单片机定时器产生的脉冲CP的周期为t,同时放电列数为n,Uin为输入直流电压,Uout为输出直流电压。放电时间的整倍数为n,充电时间的整倍数为m,
则各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放电时间 t1=n*t
充电时间为 t2=m*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东林,未经马东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45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拨弦片和其他手持器具的加强型握持面
- 下一篇:环氧树脂反应性稀释剂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