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光组件及具有该导光组件的感测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64610.6 | 申请日: | 201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1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林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B5/04;H01L27/14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胡美强 |
地址: | 21515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件 具有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测模块,尤其涉及该感测模块中导光组件的结构。
背景技术
配合参阅图7,为现有技术的导光组件之剖视图。该导光组件50是贯设于一电子装置(如:显示装置)之壳体,用以将外界光线引导至该电子装置内部之一光感测组件,使该电子装置对应外部光线之光强度而达到自动地调整参数(如:屏幕亮度)的功能。
该导光组件50包含有一第一端面52、一第二端面54及一侧壁56,该第一端面52用以接收一光源,该第二端面54是相对于该第一端面52,且该第二端面54具有复数之锯齿状凹槽,且该些具锯齿状凹槽布设于整个第二端面54,该侧壁56是连接于该第一端面52与该第二端面54之边缘。该导光组件50由该第一端面52接收光线,并将该光线引导至该第二端面54,并由该些锯齿状凹槽将光线折射以出光。
然而,由于该导光组件50之第二端面54具有锯齿状凹槽,使得该导光组件50与该电子装置之壳体邻接处产生视觉暗点,进而影响使用者在外部观看该电子装置之美观度;并且,由于该些锯齿状凹槽是布设于整个第二端面,使得入射于该导光组件50之光线分散的由该第二端面出射,该分散之出射光将影响该感测单元之感测效果,进而导致该显示单元无法有效地调整其屏幕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导光组件,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采用上述导光组件的感测模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导光组件包括:一承载部;一中介部;所述的中介部是由该承载部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一出光部;所述的出光部位于该中介部的底缘;
本发明的感测模块包括:一导光组件;所述的导光组件包括:一承载部;一中介部;所述的中介部是由该承载部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一出光部;所述的出光部位于该中介部的底缘;及一光感测单元;所述的光感测单元的光学耦接于该导光组件且面对于该出光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效地避免视觉暗点的产生以及出光集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导光组件之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导光组件之剖视图。
图3A-3C为本发明之光学微结构之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导光组件之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导光组件之剖视图。
图6a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感测模块之剖视图。
图6b为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感测模块之剖视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导光组件之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地避免视觉暗点产生之导光组件。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组件,该导光组件包含一承载部、一中介部及一出光部,该中介部是由该承载部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该出光部位于该中介部的底缘。
根据本发明之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中介部是呈圆弧状的由该承载部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
根据本发明之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中介部是呈截头圆锥状或截头角锥状之其中之一的由该承载部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
根据本发明之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出光部设置有至少一光学微结构。
根据本发明之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光学微结构为V形沟槽、U弧形沟槽、角锥结构或圆锥结构之其中一种形态。
根据本发明之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承载部是为一板体或一圆柱体。
根据本发明之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导光组件是为聚甲基丙烯酸甲脂、合成树脂、丙烯、聚碳酸酯、聚酯、聚烯烃、玻璃或其它透光材质制成。
另外,本发明更提供一种感测模块,该感测模块包含一导光组件及一光感测单元。该导光组件包含一承载部、一中介部及一出光部,该中介部系由该承载部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该出光部位于该中介部的底缘。该光感测单元是光学耦接于该导光组件且面对于该出光部。
根据本发明之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中介部是呈圆弧状的由该承载部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
根据本发明之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中介部是呈截头圆锥状或截头角锥状之其中之一的由该承载部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
根据本发明之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出光部设置有至少一光学微结构。
根据本发明之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光学微结构为V形沟槽、角锥结构、圆锥结构、圆柱结构、U形沟槽及角柱结构之其中一种形态。
根据本发明之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承载部是为一板体或一圆柱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46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多信道光纤数组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空心锥体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