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污染河流水质净化的傍河联合塘工艺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65640.9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2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彭剑峰;宋永会;高红杰;刘文杰;叶捷;姜超;王鲁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染 河流 水质 净化 联合 工艺 系统 | ||
1.一种用于污染河流水质净化的傍河联合塘工艺和系统,将两级高效藻类塘与水生植物塘相结合,系统包括水力发电装置、水力提升装置、调节池、藻类塘和水生植物塘五个部分,河水通过水力提升进入调节池,再进入高效藻类塘,通过两级高效藻类塘中藻类和细菌的共同作用对河水进行净化。藻类塘内停留一定时间的出水进入水生植物塘,通过水生植物塘进行除藻和对水质进一步净化,最后流回河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染河流水质净化的傍河联合塘工艺和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为傍河式两级高效藻类塘与水生植物塘联合净化系统,利用河流水能发电将河水提升进入调节池,再进入高效藻类塘,系统运行实现了能源自给。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染河流水质净化的傍河联合塘工艺和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的适宜运行温度为15~35℃,高效藻类塘中的水深为50cm,水力停留时间为4d,用潜流推进器保持塘内的水处于流动状态,水流的速度为0.3~0.5m/s,可以增加藻类和细菌等微生物对水中氮磷等物质的吸收,有利于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染河流水质净化的傍河联合塘工艺和系统,其特征在于:两级高效藻类塘中的藻类均为自然生长,无需接种和专业人员进行培养,优势藻类为水花微囊藻、勃来蓝纤维藻、多形丝藻、湖沼色球藻、矩形角丝鼓藻、针状蓝纤维藻、依伦蓝纤维藻和托马织线藻等。
5.根据权利要求1、2、3、4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染河流水质净化的傍河联合塘工艺和系统,其特征在于:藻类塘中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细菌提供氧气,细菌通过呼吸作用为藻类提供二氧化碳,两者形成一个共生体系,通过互利共生关系对河水进行净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染河流水质净化的傍河联合塘工艺和系统,其特征在于:水生植物塘底部填充厚度为30cm的基质,包括砾石、火山岩和陶粒等,可以作为生物膜和植物生长的基质,还可以对藻类塘出水起到过滤的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染河流水质净化的傍河联合塘工艺和系统,其特征在于:水生植物塘中种植浮萍、水花生、水葫芦、美人蕉、、睡莲、茭白和芦苇等水生植物,通过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对藻类塘出水中的藻类进行有效拦截,并对水体进行进一步净化。
8.根据权利要求1、4、6、7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染河流水质净化的傍河联合塘工艺和系统,其特征在于:藻类塘中的藻类和水生植物塘中的水生植物可以作为饲料、肥料和燃料等加以回收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564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自处理功能的截流井
- 下一篇:一种带有可微调位置机构的分段张力检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