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杂交小麦的育种繁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66605.9 | 申请日: | 201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4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弭尚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弭尚岭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夏晏平 |
地址: | 253600 山东省德州市德州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杂交 小麦 育种 繁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种苗的繁殖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杂交小麦的育种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主要粮食作物,目前国内主要是通过常规的选育小麦优良品种。这些年来,由于我国的小麦育种工作处于爬坡阶段,育成的小麦新品种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小麦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农民最关心和最担心的是种子,因为小麦种子关系到他们的种地效益高低,所以农业上有什么小麦种子,就有什么样的品质和效益。“一粒种子能改变一个地区或一个省区的农民效益”。利用杂交优势则是种类作物育种发展共行的途径。利用小麦杂交优势能象杂交水稻那样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和种地效益,这是人们更希望的。在检索1992—2010年,这18年的文献资料中没有发现有关分枝形小麦应用于生产的报道,更没有发现分枝形小麦弭麦4号(原代号2000-2F4-5)有性杂交育成的先例,证明这方面的研究属于空白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杂交育种的方法,选配优良的亲本组合,采用正确的选育杂交后代的方法以及快速繁育种子的方法,选育出的弭麦4号在系谱中表现出较强的生长力,抗病性和高产稳产方面得到了提高,改变了分枝小麦原始材料抗逆性差的缺陷,增强了其丰产性、稳产性,为小麦育种寻找了一条新的途径,获得了增产性较强的品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杂交小麦的育种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亲本:选用小麦济南17号做母本、分枝小麦弭麦3号做父本,进行杂交;母本选植株健壮的主穂,留上部8-16个小穗,每小穗上留两个基部发育的小花;
(2)去雄:把上述步骤(1)中小花的花药去净,套上纸袋,柱头成熟后,授粉,授粉后18-21天剥取幼胚离体培养,对其进行加代繁殖和系统选择;
(3)加代繁殖和系统选择:将上述步骤(2)中的小麦进行春化处理,经选择,培育出分枝杂交小麦弭麦4号新品种。
所述的步骤(2)去雄的具体方法为:用左手拇指和中指夹住整个麦穗,以食指逐个将花的内外颖壳轻轻压开,右手用镊子伸入小花内把三个花药夹出来,一次去净,注意勿伤柱头和内外颖,同时不要将花药夹破,如果一旦夹破,应摘除这朵小花,并用酒精棉球擦洗镊子尖端,以杀死附在上面的花粉,去雄应按顺序自上而下逐个花进行,不要遗漏。
所述的步骤(3)的春化处理是指:为了促进花芽形成,对发芽种子给予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也指对生长的植物给予低温处理促进花芽形成。前者的例子为冬小麦春播时不能形成花芽,但发芽的种子经过数十天0-10℃的低温处理后春播时就能开花结实,另外在花芽形成上,春化处理后还必须给予适当的长日照条件。
所述的步骤(3)的加代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移栽:掌握麦苗移栽的适宜时间,播种后约一个月,待麦苗生长到,挖苗,将麦苗移栽到大棚内,移栽时单株分蘖5个左右不等,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米,完成春化阶段发育,要求温度2-6℃,应及时防治病虫害;
②缓苗阶段:由于根部受伤,栽苗后有一个恢复阶段,要求大棚内温度白天最高不超过10℃,夜间不低于8℃,湿度80%左右为宜,7天通过缓苗阶段;
③起身阶段:小麦缓苗后,大棚内湿度在白天最高不超过15℃,夜间不低于8℃,平均湿度为12℃,湿度为75%左右,棚内增加光照,大约10-20天;
④拔枝节阶段:进入拔节期,大棚内的湿度控制在最高不超过25℃,夜间最低不少于15℃,日平均温度在20℃左右,使用化空栽培技术;
⑤抽穗—灌浆阶段:抽穗,大棚内的温度提高到25—33℃,调取高温逼热,在乳熟未期即可收割。
所述的步骤①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由于大棚内日照少,湿度高.湿度大.通透性差,小麦起身拔节后容易发生白粉病和蚜虫危害,喷40%粉锈宁,浓度为2/4以防治白粉病发生,喷洒40%乐果600倍液。
所述的步骤②的棚内增加光照的方法为:在棚内安装日光灯,增加光照,每60平方米安装一个40瓦日光灯,灯管距离地面2米左右,每天下午6点开灯至翌日上午关灯,每天增加光照14小时,或者每天下午4点开灯至翌1点关灯,每天增加光灯18小时。
所述的步骤④的化空栽培技术为:在小麦起身期,每亩喷洒200ppm的多效唑溶液30公斤,在小麦拔节期期每亩用助壮素15—20ml,兑水50—60公斤,叶面喷施,在小麦孕穗—灌浆期喷施200ppm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孕穗—灌浆期间共喷2—3次,每次间隔7—8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弭尚岭,未经弭尚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66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安全囊袋的儿童安全座
- 下一篇:工程现场应用的模拟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