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梁顶推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66874.5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7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郝维索;吴东升;张剑英;沈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陈颖洁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顶推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顶推施工是一种常用的桥梁施工方法,在顺桥向后台设置预制拼装平台,分节段施工拼装,并与已经顶推施工完成的梁体联成整体,然后通过水平液压千斤顶施力,借助不锈钢与聚四氟乙烯板组成的滑动装置,将梁体顶推出预制拼装场地,之后继续下一轮梁段的预制拼装,直至施工完成。目前采用顶推法安装的桥梁,其预制线形大多为直线或同半径圆形竖曲线;《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第15.5.7条规定,“用顶推法安装的竖曲线桥只适用于同曲率的竖曲线桥”。
当桥梁为直线或者同半径圆曲线时,在顶推过程中临时墩顶支座与梁底曲线吻合,可以认为是理想接触;当桥梁为变高度或设置多段复合竖曲线时,在顶推施工过程中各临时支墩顶支座与梁底曲线不吻合,接触条件随梁体与临时支墩的相对位置变化而变化,会引起部分临时墩脱空或反力过大,进而引起桥梁内力过大,对顶推施工安全不利。
为此,通常在梁底设置楔形垫块把梁底填平补齐,然后采用常规顶推法施工;但这种方法存在材料耗费量大、施工过程繁琐、底板开孔过多削弱结构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顶推施工方法,该方法克服传统顶推施工法只适用于同曲率的竖曲线桥的局限性,对于变高度桥梁或设置多段复合竖曲线的桥梁也可适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桥梁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临时墩上设置支座,在桥梁梁段拼装的间隙,调节临时墩支座标高,使桥梁梁底与临时墩支座有效密贴接触。具体方法是在临时墩支座中设有一千斤顶,桥梁梁段拼装的间隙,调节千斤顶顶升高度,使桥梁梁底与临时墩支座有效密贴接触。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临时墩支座包括设在临时墩墩顶的下分配梁,下分配梁上设有千斤顶,千斤顶与可调支座连接,可调支座与上分配梁底部连接,上分配梁与轨道梁连接,轨道梁位于桥梁梁底,调节千斤顶的顶升高度,使得桥梁梁底与临时墩支座有效紧密接触,千斤顶的受力达到控制计算反力。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对临时墩支座标高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使梁底与临时墩支座有效密贴接触,从而对临时墩反力和桥梁内力进行主动控制,以达到与直线或同半径竖曲线桥梁梁顶推施工相同的效果。利用同步千斤顶,对梁底曲线上凸处起顶升高,对下凹处起顶降低;临时墩标高调整,不是在顶推施工动态过程中进行的,而是在桥梁梁段拼装的间隙内静态进行的,对工期基本没有影响。这样顶推施工可以适用于梁底竖曲线曲率变化的桥,包括变高度梁或设置多段复合竖曲线的桥梁。本发明突破了现有桥梁施工规范的束缚,扩大了顶推施工的使用范围;与其它方法相比,可以节约材料,施工快速、安全,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预拱度线形与临时墩布置示意图
图2a~2d为施工程序示意图
图3为竖向调整装置示意图
图4为竖向调整装置的侧向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法
一种桥梁顶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临时墩上设置支座,在桥梁梁段拼装的间隙,调节临时墩支座标高,使桥梁梁底与临时墩支座有效密贴接触。
图1为预拱度线形与临时墩布置示意图,桥梁的一端为顶推端12,在桥梁的另一端为顶推接收端13,中间设有七个临时墩。为了方便比较预拱度曲线与桥梁施工之间的对应关系,特在桥墩上方示出了预拱度曲线图。图中14为预拱度曲线,15为道路设计线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68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电机轴承故障监测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水性光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