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水泥回转窑处理生活垃圾的设备工艺配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67035.5 | 申请日: | 201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0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任沁新;袁曙光;王继生;戚天明;许卫革;金树宝;余佳;许艳丽;王利敏;吕海利;崔慧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7/43 | 分类号: | C04B7/43;C04B7/24;C04B7/38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符继超 |
地址: | 47103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水泥 回转 处理 生活 垃圾 设备 工艺 配置 方法 | ||
1.一种利用水泥回转窑处理生活垃圾的设备工艺配置方法包括预处理设备工艺配置法和焚烧设备工艺配置法,预处理设备工艺配置法对生活垃圾实施破碎处理全过程,焚烧设备工艺配置法对破碎处理的生活垃圾实施焚烧全过程,其中预处理设备工艺配置法如下:
生活垃圾在转运站集中后由运输车(1)运往水泥厂并卸入存储坑(2)内,存储坑(2)底部呈斜面并设有渗滤液收集池和报警装置,抓斗起重机(4)通过控制室(3)工作人员的操控将存储坑(2)内的生活垃圾抓入破碎机(5)内进行破碎,破碎后的生活垃圾或存入另一存储坑(2)内由抓斗起重机(4)抓入板式喂料机(6),或直接运往板式喂料机(6),板式喂料机(6)将生活垃圾均匀喂送到设置有密闭长廊的胶带输送机(7)上,密闭长廊连接有篦冷机出来的一次风管,在胶带输送机(7)上通过除铁器(9)对生活垃圾进行除铁,之后经皮带秤(8)的称重输送到焚烧工艺配置中的进料斗(10)内;
其特征是:上述焚烧设备工艺配置法如下:
当经过破碎处理的生活垃圾落入进料斗(10)后,在进料斗(10)的底部设置双层电动翻板阀(11),通过该双层电动翻板阀(11)的控制使生活垃圾进入L型焚烧炉(12)内进行焚烧,生活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灰渣在L型焚烧炉(12)卸料口设置的双层重锤翻板阀(13)的控制下落入到振动输送机(14)上,再通过振动给料机(14)喂入到斗提机(15)内,灰渣经过斗提机(15)的提升被送入窑头罩(16)并进入篦冷机(17),在篦冷机(17)内与回转窑(18)出来的熟料混合,成为生产水泥的辅料;从回转窑(18)三次风管(19)上截取的部分三次风通过进风管(21)进入L型焚烧炉(12)并对L型焚烧炉(12)内的生活垃圾进行高温焚烧,焚烧时产生的烟气通过出风管(24)再与三次风管(19)汇合,在L型焚烧炉(12)的进风管(21)和出风管(24)形成的回路中设置有第二高温电动蝶阀(22)和第三高温电动蝶阀(23),在三次风管(19)上设置有第一高温电动蝶阀(20),通过第一高温电动蝶阀(20)、第二高温电动蝶阀(22)和第三高温电动蝶阀(23)能够调节所需三次风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水泥回转窑处理生活垃圾的设备工艺配置方法, L型焚烧炉(12)主要包括焚烧回转炉(25)、预燃室(26)、电动推杆(27)、支撑装置(28)、驱动装置(29)、卸料口(30)、焚烧窑头罩(31)、出风口(32)和进料口(33),其特征是:从进风管(21)过来的三次风进入焚烧窑头罩(31)内并从预燃室(26)顶部设置的出风口(32)排入到出风管(24),生活垃圾经过双层电动翻板阀(11)的控制从预燃室(26)顶部设置的进料口(33)进入,经过预燃室(26)的烘干和预热使生活垃圾中的部分轻质易燃物在预燃室(26)内燃烧,焚烧回转炉(25)主要焚烧难烧物质;生活垃圾从预燃室(26)进入焚烧回转炉(25)时的堵料现象由电动推杆(27)解决,电动推杆(27)能够间歇式推动堵料顺利进入焚烧回转炉(25)内进行焚烧;焚烧回转炉(25)的中心轴线向下倾斜度为3~5°,焚烧回转炉(25)由两个结构相同的支撑装置(28)支撑,焚烧回转炉(25)的转动由驱动装置(29)实施,该驱动装置(29)由变频电机控制,在焚烧回转炉(25)内的不同位置设置有不同层次的扬料钩,扬料钩使需要燃烧的大块生活垃圾能够扬起得到充分燃烧;焚烧窑头罩(31)的底部设置有漏斗状的卸料口(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703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