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肠造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67165.9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5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葛步军;黄琦;陈泉宁;杨明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5/445 | 分类号: | A61F5/445;A61L31/14;A61L31/18;A61L3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降解 肠造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造瘘的外科手术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肠造口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外科临床工作中,许多疾病,例如:直肠癌的低位吻合或超低位吻合术后,如果术者对吻合不满意或怀疑有发生吻合口漏的可能时,通常需做预防性结肠或回肠保护性造瘘,鉴于回肠造瘘相对易于护理,故近年来回肠造瘘的比例增多,但传统的回肠造瘘术需在3至6个月后行二次手术还纳,无论在生理、心理上还是经济上都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影响及负担。近年来随着可降解吻合环的出现,我们在应用的过程中发明了一种使用可降解吻合环配合避孕套;普通引流管的应用,作一期保护性造瘘术,可降解吻合环通常需2~3周裂解,足以使吻合口安全渡过危险期,既能达到保护性造瘘的目的,也可避免二次手术的打击。但吻合环、避孕套、普通引流管组合成的肠造口装置,其间的“配合”往往不是很协调,有时影响手术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无任何残留的可生物降解的肠造口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肠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头侧吻合机构、尾侧引流机构及集粪机构,所述的头侧吻合机构可设在肠腔内,所述的尾侧引流机构设在体外,前端与头侧吻合机构连接,后端与集粪机构连接。
所述的头侧吻合机构的形状为吻合环结构,该头侧吻合机构的前部和后部的圆盖状结构上开设有镂空槽,两圆盖状结构经中空的圆柱槽连接,该圆柱槽的后部设置可连接尾侧引流机构的尾侧,该尾侧上设置外螺纹,尾侧与中央孔的连接处设置凹痕。
所述的头侧吻合机构的材料为87.5wt%的聚乙二醇酸和12.5wt%的硫酸钡,该头侧吻合机构在体内2~3周后会降解。
所述的尾侧引流机构为管状结构,前端设置内螺纹,后端设置外螺纹,尾侧引流机构的形状为喇叭状,内腔直径略小于中央孔。
所述的尾侧引流机构的长度为20~25cm,直径为6~8mm。
所述的尾侧引流机构的材料为硅胶或PVC塑料。
所述的集粪机构包括一次性引流袋,顶部设置内螺纹。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肠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为头侧吻合机构,所述的头侧吻合机构的形状为吻合环结构,该头侧吻合机构的前部和后部的圆盖状结构上开设有镂空槽,两圆盖状结构经中空的圆柱槽连接,该圆柱槽的后部为膜状的全封闭结构。
所述的头侧吻合机构的材料为87.5wt%的聚乙二醇酸和12.5wt%的硫酸钡,该头侧吻合机构在体内2~3周后会降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用于一期保护性造瘘的手术,手术效果完全等同于传统的回肠末端或横结肠造口,不需二期手术回纳,从而能够减轻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经济负担,另外结构简单,用法简单易学,便于推广,头侧吻合机构由可生物降解材料构建,硫酸钡不透射线,术后复查可显影,聚乙二醇酸2~3周后分解成碎片或自行溶解,随大便排出体外,吻合部位在人体内无任何异物残留。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中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头侧吻合机构、11为前端圆盖、12为圆柱槽、13为后端圆盖、2为尾侧引流机构、3为集粪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71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