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Cd的铸造铝合金光谱标准样品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67270.2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3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朱学纯;陈瑜;吴洪军;韦志宏;杨建军;刘功达;胡永利;彭速中;刘智;易传江;彭斌;刘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21/25;G01N21/2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40132***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d 铸造 铝合金 光谱 标准 样品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含Cd的铸造铝合金光谱标准样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铝合金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中得到了大量应用。铸造铝合金是一种成分接近于共晶合金,合金元素的含量远大于极限溶解度、流动性好且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的铝合金,可以直接铸造成各种形状复杂的部件。铸造铝合金一般具有以下特性:良好流动性;熔点低;导热性能好;熔体中的氢气和其他有害气体可通过处理得到有效的控制;铸造时无热脆开裂和撕裂的倾向;化学稳定性好,抗蚀性能强。铸造铝合金在航天、航空制造业及交通运输业上应用广泛,例如可以用于制备发动机的缸盖、进气歧管、活塞、轮毂和转向助力器壳体等。
在铸造铝合金的生产和开发过程中,常用方法为对铸造铝合金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达到严格控制检测控制各化学成分的含量的目的。在各种合金的化学成分检测方法中,光电光谱分析法由于具有快速、准确、环保、操作简便等特点,在工矿企业、商检、科研院所等国民经济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根据光电光谱分析原理,在分析合金前,必须要有相对应的合金标样,用于绘制工作曲线和校正分析结果,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从而达到控制合金成分含量的目的。根据光谱分析的特点,其对标准样品的主要要求如下:标准样品化学成分定值准确可靠;标样中各成分元素的浓度分布均匀;标样与分析样品具有相同的组织结构、相近的组分和相当的几何尺寸或质量;一套标样中各成分元素含量的变化范围有足够的宽度,分布点合理。
ZLD205A高强度铸造铝合金作为一种特殊的结构材料,主要用于航天、航空制造业及交通运输业,需定量加入Zr、Cd、B、V、Ti、Mn、Cu等元素。由于Cd的密度较大,易于沉淀,因此,现有技术中无ZLD205A铸造铝合金光谱标准样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含Cd的铸造铝合金光谱标准样品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可以很好的控制Cd的添加,制备得到ZLD205A铸造铝合金光谱标准样品。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Cd的铸造铝合金光谱标准样品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a)将Al、Al-4%Ti中间合金、Al-Si中间合金、Al-Fe中间合金、Al-Mn中间合金、Al-Zr中间合金、Al-V中间合金和Al-Cu中间合金加入熔炼炉中,加热至熔化,得到第一合金熔液;
步骤b)取部分第一合金熔液,将Zn、Mg和铝箔包裹的Cd加入所述部分第一合金熔液中,搅拌,得到混合溶液,然后将所述混合溶液加入熔炼炉中,搅拌,得到第二合金熔液,所述部分第一合金熔液的体积为0.1~1L;
步骤c)向所述第二合金溶液中加入Ti、B,得到第三合金熔液;
步骤d)利用半连续铸造法对所述第三合金熔液铸造,得到铸锭;
步骤e)将所述铸锭进行均匀化处理,得到铸造铝合金光谱标准样品。
优选的,所述部分第一合金熔液的体积为0.1~0.8L。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加热温度为830-850℃。
优选的,所述步骤d)采用直径为160m~170mm的结晶器。
优选的,所述半连续铸造法中铸造速度为70~75mm/min。
优选的,所述半连续铸造法中铸造温度为740~760℃。
优选的,所述半连续铸造法中冷却水压为0.07~0.08Mpa。
优选的,所述步骤e)具体为:
将炉温加热至480~500℃停止加热,降温至455~465℃,保温20~40小时,空冷至室温。
优选的,所述熔炼炉为坩埚炉。
优选的,还包括:利用油压挤压机将得到铸造铝合金光谱标准样品挤压成棒材,然后锯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72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