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热熔胶黏剂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67480.1 | 申请日: | 201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7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许梅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恩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04 | 分类号: | C09J17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氨酯 热熔胶黏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黏剂,属于胶黏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氨酯热熔胶黏剂。
背景技术
热熔胶黏剂是一种在熔融条件下进行涂布,经硬化或结晶产生强度的胶黏剂。热熔胶黏剂的涂布不需要溶剂,热熔胶黏剂的市场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对于一般用途的热熔胶黏剂来说,其通常是热塑性的,但其一个主要问题是其对于水和溶剂的渗透也非常敏感。在固化型热熔胶黏剂中,最常用的反应就是异氰酸酯的湿固化。使用扩链剂存在如下弊端:较低的熔融速度;低初始强度:开放时间较长:贮存稳定性较差;在90-100℃的使用温度范围内,胶黏剂的热稳定性较差。因此,靠扩链剂来增加聚氨酯的硬段含量在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黏剂中仍存在一定的弊端。由这类物质制备的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黏剂不但可以快速结晶硬化,产生初强度,而且其固化产物的内聚能也相对较高,所以这种热熔胶黏剂完全固化后的终强度也是很高的。有些技术虽然成功地制备出了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黏剂,但其所采用的多异氰酸酯原料多为价格昂贵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并且其使用性能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初强度低、开放时间短、固化速度慢方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绿色环保胶黏剂,所述胶黏剂具有优异的初强度和终强度,较低的涂布温度和熔融黏度,以及良好的耐热性和贮存稳定性的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热熔胶黏剂,其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成分:
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50-70%
结晶性聚合物多元醇:20-30%
封端剂:1-2%
增黏树脂:5-15%
填充物质:5-10%
酸性稳定剂:0.001-0.01%
湿固化反应催化剂二醚:0.02-0.1%。
所述的聚氨酯热熔胶黏剂,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成分:所述的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占55%、结晶性聚合物多元醇占25%、封端剂占1%、增黏树脂占5%、填充物质占5%、酸性稳定剂占0.001%、湿固化反应催化剂二醚占0.02%。
所述的聚氨酯热熔胶黏剂,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成分:所述的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占65%、结晶性聚合物多元醇占28%、封端剂占2%、增黏树脂占15%、填充物质占10%、酸性稳定剂占0.01%、湿固化反应催化剂二醚占0.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详细的描述。这些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的描述,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有任何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方式由以下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制成: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50-70%、结晶性聚合物多元醇:20-30%、封端剂:1-2%、增黏树脂:5-15%、填充物质:5-10%、酸性稳定剂:0.001-0.01%、湿固化反应催化剂二醚:0.02-0.1%,所述的结晶性聚合物多元醇为聚己二酸1,6-己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聚己内酯或聚2,3-二甲基-2,3-丁二醇(结晶温度40~60℃,分子量1500-3000):所述的封端剂是烷氧基硅烷或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所述的增黏树脂是不与异氰酸酯基反应,并且与基体树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的氢化松香甘油酯、萜烯树脂、叔丁基苯乙烯或萜烯-苯酚共聚树脂;所述的填充物质是不会对组成物的熔融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的沉淀白炭黑、超细二氧化硅或活性白炭黑;所述的酸性稳定剂是磷酸或苯甲酰氯。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方式由以下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制成:所述的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占55%、结晶性聚合物多元醇占25%、封端剂占1%、增黏树脂占5%、填充物质占5%、酸性稳定剂占0.001%、湿固化反应催化剂二醚占0.02%。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方式由以下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制成:所述的聚氨酯热熔胶黏剂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占65%、结晶性聚合物多元醇占28%、封端剂占2%、增黏树脂占15%、填充物质占10%、酸性稳定剂占0.01%、湿固化反应催化剂二醚占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恩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恩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74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