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抗炎活性的乳杆菌分离株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67585.7 | 申请日: | 200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5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俞笃文;李浚笙;谢丰钦;陈靓珮;黄璻尹;吕英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景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61K35/74;A61P19/02;A61P29/00;A23L1/30;C12R1/225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左路;林晓红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活性 杆菌 分离 及其 用途 | ||
1.一种具有抗炎活性的乳杆菌属菌种(Lactobacillus sp.)的分离株,其特征在于:
该乳杆菌属菌种的分离株是:
(i)一种保藏菌株:
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GMNL-89,其以保藏编号CCTCC M 207154被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或
(ii)在(i)项中的所述保藏菌株的继代培养后代。
2.一种可用于治疗和/或缓解与炎症有关联的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该药物组合物包含有:
(i)一种保藏菌株:
罗伊氏乳杆菌GMNL-89,其以保藏编号CCTCC M 207154被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或
(ii)在(i)项中的所述保藏菌株的继代培养后代。
3.如权利要求2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疾病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4.如权利要求2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呈可供口服施用的剂型。
5.如权利要求4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剂型选自下列所构成的组:溶液、悬浮液、乳剂、粉末、片剂、丸剂、糖浆、锭剂、含锭、咀嚼胶、膏剂以及胶囊。
6.根据权利要求1的乳杆菌属菌种的分离株,在制备用于治疗和/或缓解与炎症有关联的疾病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用途。
7.如权利要求6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疾病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8.如权利要求6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呈可供口服施用的剂型。
9.如权利要求8的用途,其特征在于:
该剂型选自于下列所构成的组:溶液、悬浮液、乳剂、粉末、片剂、丸剂、糖浆、锭剂、含锭、咀嚼胶、膏剂以及胶囊。
10.一种食品产品,其特征在于该食品产品包含有权利要求1的乳杆菌属菌种的分离株以及一种可食性材料。
11.如权利要求10的食品产品,其特征在于:
该食品产品进一步包含有至少一种选自于下列一组中的益生性微生物:乳杆菌属菌种(Lactobacillus sp.)、双歧杆菌属菌种(Bifidobacterium sp.)、链球菌属菌种(Streptococcus sp.)、酵母,以及它们的组合。
12.如权利要求11的食品产品,其特征在于:
该乳杆菌属菌种选自于下列所构成的组: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乳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lactis)、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双歧乳杆菌(Lactobacillus bifidus)、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高加索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ucasicus)、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加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以及它们的组合。
13.如权利要求11的食品产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歧杆菌属菌种选自下列所构成的组: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婴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乳酸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以及它们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景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景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758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