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毛竹制造连四纸的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67844.6 | 申请日: | 201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4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鄢中华;雷建民;甘让生;石礼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含珠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F13/02 | 分类号: | D21F13/02;D21C1/02;D21C3/02;D21D1/02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张文杰 |
地址: | 334500 江西省上饶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毛竹 制造 连四纸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毛竹制造连四纸的工艺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两年以内的毛竹制造连四纸的工艺方法。
技术背景
连四纸,始创于中唐,扬名于宋元。明代后又称连史纸。因其久不变色,无虫蛀,适合古籍保存,也称“千年寿纸”。原产江西铅山和福建邵武、连城一带,其中又以铅山南部所产的连四纸最为世人称道。明代中期铅山以连四纸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达,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称铅山为当时全国五大手工业中心之一。清朝中期是铅山连四纸最为鼎盛的时期,做纸工人占全县人口的十分之四,全国各地的纸商仅在河口镇开设的纸店、纸号、纸栈、纸庄就有100多家。
连四纸是中国古代著名手工竹纸,其纸质地洁白莹辉,细嫩绵密,防虫耐热,久不变色。旧时《四库全书》、《十七史》等鸿篇巨著及许多珍藏印谱、碑拓皆采用该纸,因能恒久保存,故又名“连史纸”,更享有“寿纸千年”之美誉。传统连四纸选用嫩竹为原料,经七十二道古法工序,历时一年精制而成。鉴于该技艺与纸品弥足珍贵,2006年4月国务院公布、文化部颁发将“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工艺生产连四纸的原料只能用当年生没有长叶子的嫩竹,因为嫩竹的纤维素含量高,木质素与半纤维素含量相对较低,容易制浆,而毛竹木素含量比嫩竹高的多,制浆技术难度较高,用传统制浆工艺方法处理毛竹原料无法脱除毛竹纤维原料中的大部分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不能制成高质量的连四纸产品,从而造成能够供连四纸制造使用的原料及其有限,导致效率低、成本高。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毛竹制造连四纸的工艺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预水解生物化学清洁蒸煮法温和弱碱性深度脱木质素暨半纤维素工艺技术,先将毛竹加工成块状,每块15公分左右浸入水中,经过一定的水温和保温时间后,脱除非纤维素杂质和可溶性物质,使毛竹纤维原料润涨并使下步化学反应得以顺利进行。然后将预水解好的竹料采用温和弱碱性深度脱木素暨半纤维素方法进行脱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处理,得到浆料,然后将蒸煮好的浆料采用石碾超高浓度打浆,打浆浓度控制在40%-50%,再控制好其他打浆工艺技术条件,采用石碾超高浓打浆,再进行最后抄纸工艺,得到所需的连四纸。
具体实施方式
1先将毛竹加工成竹块状,每块15公分左右;2.将竹块浸入水中,水温加热至60℃至70℃;3.保温时间12至24小时预水解处理,脱除非纤维素杂质和可溶性物质,使毛竹纤维原料润涨并使下步化学反应得以顺利进行;4.然后将预水解好的竹料采用温和弱碱性深度脱木素暨半纤维素方法的新工艺技术:装锅量:150公斤(绝干)至180公斤(绝干),液比采用1∶3,使用化学反应较缓和的蒸煮药剂如:碳酸钠60%-80%、亚钠5%-15%、烧碱1%-3%、蒽醌0.03%-0.05%等,再添加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1%-0.3%根据浆料性能要求不同将蒸煮药剂在以上范围内进行复配。采用缓慢升温方式,升温时间3-6小时,升温至155℃-165℃,蒸煮最高温度160℃至165℃,保温时间3-5小时。中间两次小放气使浆料均匀。5.然后将蒸煮好的浆料采用石碾超高浓度打浆,打浆浓度控制在40%-50%,再控制好其他打浆工艺技术条件,采用石碾超高浓打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纤维素,使纤维润涨并得到充分分丝帚化及细纤维化,增加了纤维间的交织面积,产生了较多的氢键,使浆料的滤水性能提高,成纸的匀度得到提升;6.将制成的竹浆按照抄纸工艺进行抄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含珠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含珠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78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