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酶耦合膜分离技术提取甜菊苷的新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69106.5 | 申请日: | 201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7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田景振;侯林;于峰;陈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景振 |
主分类号: | C07H15/24 | 分类号: | C07H15/24;C07H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35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耦合 分离 技术 提取 甜菊苷 新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添加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甜菊苷是从甜菊叶中提取得到的天然甜味剂,其高甜度、低热能的特点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是继甘蔗糖、甜菜糖之外的极具开发价值和健康推崇的天然甜味剂。
甜菊叶浸提液中除了含有甜菊苷(主要包括8种苷类)外,还含有各种色素、蛋白、胶体等众多杂质。现行的一般提取工艺为:甜菊叶冷浸提取,提取液经絮凝剂絮凝、活性炭及脱色树脂脱色,再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富集,最后经喷雾干燥制得成品,该工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甜菊苷转化率低,目前工业生产中转化率一般在50%左右,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
(2)提取率低且提取周期长。
(3)提取液经絮凝剂絮凝后得到的提取液中仍含有大量的杂质和色素,对后续树脂的处理带来极大的负担。
(4)活性炭脱色不仅脱色效果差,且对甜菊苷吸附较强,进而造成了甜菊苷的损失。
(5)工业生产中均是先经脱色树脂处理,再经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富集、解吸,严重影响了脱色树脂的使用寿命且增加了树脂后处理的负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酶耦合膜分离技术提取甜菊苷的新工艺,可以明显的缩短提取周期,显著增加甜菊苷的转化率,且减轻了树脂的处理负担,极大的延长了树脂的使用寿命。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酶耦合膜分离技术提取甜菊苷的新工艺,其具体步骤如下:
(1)酶法低温浸提:取一定量的甜菊叶,加入0.1%~2%的果胶酶或纤维素酶进行提取,在30℃~60℃的温度下提取,直至提取液经Molish反应鉴别为阴性,合并提取液。
(2)絮凝工艺:上述提取液在40℃~80℃温度下,加入5%~20%的氢氧化钙,絮凝10min~80min,冷却至室温,离心过滤;滤液按甜菊叶的量加2%~6%氯化铁,调pH 7.0~9.0,40℃~80℃条件下絮凝20min~60min,离心过滤,得絮凝液。
(3)膜分离工艺:絮凝液经截留分子量为10kD~50kD超滤膜进行膜过滤,保留分子量10kD~50kD以下的超滤液。
(4)树脂联用工艺:上述超滤液经AB-8、D101或D06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富集后,经50%~70%乙醇进行解吸,解吸液直接经离子交换树脂732联用XAD-7进行脱色,得脱色液。
(5)干燥工艺:脱色液挥去乙醇,经喷雾干燥或真空干燥后,即得甜菊苷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酶法低温浸提:取一定量的甜菊叶,加入0.1%的果胶酶和10倍量自来水室温下进行提取,直至提取液经Molish反应鉴别为阴性,合并提取液。
(2)絮凝工艺:提取液加甜菊叶量10%的氢氧化钙,60℃条件下絮凝20min,冷却至室温,离心过滤;滤液加4%氯化铁,调pH7.0,80℃条件下絮凝30min,离心过滤,得絮凝液。
(3)膜分离工艺:滤液经截留分子量为50kD超滤膜进行膜过滤,保留分子量50kD以下的超滤液。
(4)树脂联用工艺:超滤液经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富集后,经70%乙醇进行解吸,解吸液直接经离子交换树脂732及XAD-7串联脱色,得脱色液。
(5)干燥工艺:脱色液挥去乙醇,经喷雾干燥后,即得甜菊苷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景振,未经田景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91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购物系统及其电子购物终端
- 下一篇:氯氟氰菊酯和甲维盐的复配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