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钨铼热电偶丝自动绞接与剪切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69425.6 | 申请日: | 201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6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少波;郭艳鹏;孙彦广;于立业;张云贵;王懿;马少仿;蒋利军;张尚生;袁明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B23P23/00 | 分类号: | B23P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10007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电偶 自动 剪切 装置 | ||
1.一种钨铼热电偶丝自动绞接与剪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梭机构(100)、负梭机构(101)、进丝机构(102)、预紧机构(103)、绞接机构(104)、引丝机构(105)、剪切机构(106)、底板(107)、钨铼热电偶丝(108)和电控部分(109);正梭机构(100)、负梭机构(101)、进丝机构(102)、预紧机构(103)、绞接机构(104)、引丝机构(105)、剪切机构(106)和电控部分(109)安装在底板(107)上;正梭机构(100)、负梭机构(101)、绞接机构(104)、剪切机构(106)分别通过导线和电控部分(109)连在一起;从正梭机构(100)、负梭机构(101)共同引出钨铼热电偶丝(108),首先进入进丝机构(102),由进丝机构(102)束缚成基本平行状态后进入预紧机构(103),再由预紧机构(103)压紧后进入绞接机构(104),接着绞接机构(104)绞接后进入引丝机构(105),紧接着由引丝机构(105)牵引到剪切机构(106),最后由剪切机构(106)剪切出指定长度的热电偶丝;绞接、引丝、剪切操作周期进行,得到一段段具有指定长度的热电偶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梭机构(100)包括:正梭(1)、正梭支撑座(2)、正梭码盘(3)、正梭光电开关支座(4)、正梭光电开关(5);正梭光电开关(5)和正梭光电开关支座(4)相连,正梭光电开关支座(4)和底板(107)相连;正梭(1)既与正梭码盘(3)相连,又与正梭支撑座(2)相连;正梭支撑座(2)和底板(107)相连,正梭光电开关(5)和电控部分(109)通过导线相连;电控部分(109)通过正梭光电开关(5)来监测正梭码盘(3)的转动情况,当转动停止时,电控部分(109)监测到反馈信号并报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梭机构(101)包括:负梭(6)、负梭支承座(7)、负梭码盘(8)、负梭光电开关支座(9)、负梭光电开关(10);负梭光电开关(10)和负梭光电开关支座(9)相连,负梭光电开关支座(9)和底板(107)相连;负梭(6)既与负梭码盘(8)相连,又与负梭支撑座(7)相连;负梭支撑座(7)和底板(107)相连,负梭光电开关(10)和电控部分(109)通过导线相连;电控部分(109)通过负梭光电开关(10)来监测负梭码盘(8)的转动情况,当转动停止时,电控部分(109)监测到反馈信号并报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丝机构(102)包括进丝锥管(11)、进丝直管(12)、进丝管支架(13);进丝直管(12)与进丝锥管(11)相连,进丝锥管(11)与进丝管支架(13)相连;进丝锥管(11)内部做成圆锥形且光滑,用以减小热电偶丝行走时不确定的摩擦力;进丝机构(102)用于将成一定角度的两根热电偶丝束缚成基本平行的状态以利于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紧机构(103)包括:预紧轴承座支座(14)、预紧螺母(15)、预紧轮(16)、预紧轴承座(17)、预紧轴(18)、预紧轴承二(19)、预紧轴承一(20)、预紧轴承外套(21)、预紧轴承内套(22)、预紧压轮(23)、预紧压轮支架(24)、预紧压轮轴(25)、预紧弹簧(26);预紧轴承座支座(14)的上方有一个螺纹孔,用于装配预紧螺母(15),预紧螺母(15)与预紧压轮支架(24)通过预紧弹簧(26)组装在一起,预紧压轮支架(24)通过预紧压轮轴(25)与预紧压轮(23)相连,预紧压轮(23)卡在预紧轮(16)的槽内;预紧轮(16)安装在预紧轴(18)的一端,预紧轴(18)的另一端按轴向依次紧密安装有预紧轴承一(20)、预紧轴承内套(22)和预紧轴承二(19);预紧轴承一(20)的外圈和预紧轴承二(19)的外圈之间安装有预紧轴承外套(21),预紧轴承外套(21)、预紧轴承一(20)和预紧轴承二(19)位于预紧轴承座(17)内,并和预紧轴承座(17)的内孔紧密配合;预紧轴承座(17)与预紧轴承座支座(14)相连,预紧轴承座支座(14)和底板(107)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未经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942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