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型光栅阵列IC芯片封装件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69804.5 | 申请日: | 201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3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朱文辉;李习周;谢建友;慕蔚;王永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98 | 分类号: | H01L23/498;H01L23/31;H01L21/50;H01L21/48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鲜林 |
地址: | 741000***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栅 阵列 ic 芯片 封装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球型光栅阵列IC芯片封装件,包括基板和基板上设置的封装体,基板下面设置有多个焊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基板载体(1),基板载体(1)采用无样本工程设计与分析系统,由多层BT基板组成,基板载体(1)背面设置有多个电镀UBM,该多个电镀UBM间的节距为1,0,0.75,0.65,0.50,0.45;所述封装体为单芯片封装的封装体、双芯片封装的封装体、双层堆叠封装的封装体或双芯片堆叠封装的封装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型光栅阵列IC芯片封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BT基板的厚度为0.3mm~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型光栅阵列IC芯片封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芯片封装的封装体包括设置于基板载体(1)上的第一IC芯片(3)和两基板正面焊盘(4),第一IC芯片(3)通过第一粘片胶(2)与基板载体(1)相粘接,第一IC芯片(3)通过第一键合线(5)与基板正面焊盘(4)相连接;基板载体(1)的下面设置有多个阵列状排列的基板背面焊盘(15),每个基板背面焊盘(15)均粘接有焊球(6);基板载体(1)的上面覆盖有塑封体(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型光栅阵列IC芯片封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芯片封装的封装体包括并排依次设置于基板载体(1)上的一块基板正面焊盘(4)、第一IC芯片(3)、第二IC芯片(8)和另一块基板正面焊盘(4),第一IC芯片(3)和第二IC芯片(8)分别通过第一粘片胶(2)与基板载体(1)粘接;第一IC芯片(3)和第二IC芯片(8)通过第一键合线(5)分别与相邻的基板正面焊盘(4)相连接,第一IC芯片(3)和第二IC芯片(8)通过第三键合线(12)相连接;基板载体(1)的下面设置有多个阵列状排列的基板背面焊盘(15),每个基板背面焊盘(15)上均通粘接有焊球(6),基板载体(1)的上面覆盖有塑封体(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型光栅阵列IC芯片封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堆叠封装的封装体包括设置于基板载体(1)上的第一IC芯片(3)和两基板正面焊盘(4),第一IC芯片(3)通过第一粘片胶(2)与基板载体(1)粘接;第一IC芯片(3)通过第二粘片胶(10)粘接有第三IC芯片(11);第一IC芯片(3)和第三IC芯片(11)分别通过键合线与两基板正面焊盘(4)相连接,第一IC芯片(3)和第三IC芯片(11)通过第四键合线(13)相连接;基板载体(1)的下面设置有多个阵列状排列的基板背面焊盘(15),每个基板背面焊盘(15)上均粘接有焊球(6),基板载体(1)上面覆盖有塑封体(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型光栅阵列IC芯片封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芯片堆叠封装的封装体包括基板载体1,并排依次设置于基板载体(1)上的一块基板正面焊盘(4)、第一IC芯片(3)、第二IC芯片(8)和另一块基板正面焊盘(4),第一IC芯片(3)和第二IC芯片(8)分别通过第一粘片胶(2)与基板载体(1)相粘接;第一IC芯片(3)通过第二粘片胶(10)粘接有第三IC芯片(11);第二IC芯片(8)通过第二粘片胶(10)粘接有第四IC芯片(14);第一IC芯片(3)和第二IC芯片(8)通过键合线分别与相邻的基板正面焊盘(4)相连接,第一IC芯片(3)通过第四键合线(13)与第三IC芯片(11)相连接,第三IC芯片(11)通过第三键合线(12)与第四IC芯片(14)相连接,第四IC芯片(14)通过第四键合线(13)与第二IC芯片(8)相连接,第四IC芯片(14)通过第二键合线(9)与一块基板正面焊盘(4)相连接;基板载体(1)的下面设置有多个阵列状排列的基板背面焊盘(15),每个基板背面焊盘(15)上均粘接有焊球(6),基板载体(1)的上面覆盖有塑封体(7)。
7.根据权利要求2、3、4或5所述的球型光栅阵列IC芯片封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背面焊盘(15)设置于基板载体(1)的电镀UBM上,且为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2、3、4或5所述的球型光栅阵列IC芯片封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片胶(2)采用导电胶或绝缘胶。
9.根据权利要求2、3、4或5所述的球型光栅阵列IC芯片封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片胶(10)采用绝缘胶或DAF膜。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球型光栅阵列IC芯片封装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制作基板载体1
采用多层BT基板叠层制成基板载体,将整条基板载体分成4个矩阵式单元,该基板载体设计采用无样本工程设计与分析系统,各层有机基板间预埋多层布线和通孔;该基板载体的上表面设置芯片粘接区、引线焊盘及多层布线;该基板载体的背面设置有多个电镀UBM;该多个电镀UBM间的节距为1.0,0.75,0.65,0.50,0.45,基板载体的背面还设置有阻焊剂和无数条布线有;
步骤2:晶圆减薄
对于单芯片封装和双芯片封装,采用QFN的减薄工艺,使用PR300RM减薄机进行晶圆减薄,粗磨速度100μm/分~150μm/分,精磨速度15μm/分~25μm/分,制得厚度200±10μm、粗糙度Ra0.05μm~0.10μm、平整度±20μm;的芯片;
对于双层堆叠封装和双芯片堆叠封装,采用粗磨+细磨+抛光防碎片和防翘曲工艺,控制粗磨速度100μm/分~130μm/分,精磨速度15μm/分~20μm/分,制得厚度200±10μm、粗糙度Ra0.05μm~0.10μm、平整度±20μm的下层芯片;采用粗磨+细磨抛光防翘曲工艺,控制粗磨速度80μm/分~120μm/分,精磨速度13μm/分~18μm/分,制得厚度75μm~120μm,粗糙度Ra0.05μm~0.08μm,平整度±15μm该上层芯片;
步骤3:划片
对于单芯片封装和双芯片封装,使用DFD6361划片机,采用普通BGA和PQFP划片工艺对步骤2制得的用于平面封装的晶圆进行划片;
对于双层堆叠封装和双芯片堆叠封装,采用双刀防裂片工艺在双刀划片机上对上层芯片进行划片;在DFD6361划片机上对下层芯片进行划片;划片过程中防止碎片;
步骤4:上芯
对于单芯片封装和双芯片封装,取步骤1制得的基板载体,在该基板载体上涂覆粘低膨胀系数低吸水性的导电胶或绝缘胶,采用普通BGA和PQFP的上芯工艺粘接IC芯片,采用防离层烘烤工艺在150℃~5℃的温度下烘烤3小时~3.5小时;
对于双层堆叠封装和双芯片堆叠封装,
当下层芯片的长和宽与上层芯片的长和宽分别大于2mm时,取步骤1制得的基板载体,在该基板载体上涂覆低膨胀系数低吸水性的导电胶或绝缘胶,粘接下层芯片;
当下层芯片的长和宽与上层芯片的长和宽分别小于2mm时,取步骤1制得的基板载体,在该基板载体上涂覆低膨胀系数低吸水性的导电胶或绝缘胶,粘接下层芯片,采用防离层烘烤工艺175℃±5℃温度烘烤1小时;
步骤5:采用现有工艺对上芯后的基板载体进行等离子清洗;
步骤6:压焊
对于单芯片封装和双芯片封装,采用平弧、BGA弧、M弧及高低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焊线;
对于双层堆叠封装和双芯片堆叠封装,先对下层芯片进行压焊,然后,采用现有工艺进行等离子清洗,在该下层芯片上点QMI538NB绝缘胶或DAF膜,将上层芯片粘接在该下层芯片上,采用防离层固化工艺,在150℃~155℃的温度下固化烘烤3小时~3.5小时;二次上芯后进行二次压焊,上层芯片与下层芯片间采用M型高低弧焊线,上层芯片与基板正面焊盘间采用Bga型弧焊线;
步骤7:塑封
对于单芯片封装和双芯片封装,采用膨胀系数a1≤1、粘度≥8000cp的环保塑封料,170℃~180℃温度采用多段注塑模型软件控制工艺进行塑封,控制冲线率≤8%,塑封后在150℃~160℃温度下烘烤5小时~5.5小时,进行后固化;
对于双层堆叠封装和双芯片堆叠封装,选用线膨胀系数α1≤1、吸水率≤0.35%的环保塑封料,170~180℃温度采用多段塑封注塑模型软件控制工艺进行塑封,采用防翘曲固化工艺,控制翘曲度在工艺要求范围内;
步骤8:植球
先检测回流焊炉温,当炉温为260℃±5℃时,采用AU800植球机在塑封后的基板载体的背面焊盘上印刷WF-6400助焊剂,然后将球径0.25mm~0.6mm的M705锡球放置在该焊盘上植球,锡球之间的间距为0.4mm、0.5mm、0.65mm、0.75mm、0.8mm和1.0mm,最大输入端子672,检测后,在回流焊炉中进行回流焊;采用BL-370水清洗机清洗,进行锡球推力检测和离子污染度测试;
步骤9:采用现有打印工艺进行打印;
步骤10:将打印后的塑封件进行切割,剔除外观不合格的切割件,外观合格的切割件入盘;
步骤11:对入盘的切割件进行测试,剔除不合格品,合格品即为制得的球型光栅阵列IC芯片封装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980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家庭网关的网络管理实现方法
- 下一篇:自伸缩自传感连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