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中耳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70210.6 | 申请日: | 201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0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顾海铮;黄玉兰;樊一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海铮 |
主分类号: | A61K36/634 | 分类号: | A61K36/634;A61K36/73;A61P27/16;A61K31/045;A61K31/4164;A61K31/422;A61K31/345;A61K33/06;A61K33/22;A61K33/34;A61K35/55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张真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城***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中耳炎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中耳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化脓性中耳炎属于中医“脓耳”范畴,为慢性虚证,多由急性脓耳演变而来。近十多年来随着外界环境变化和致病因素的增加,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表现为长期耳道流脓,迁延不愈,轻者表现为听力减退,严重者会导致骨质坏死,妨碍正常的工作,学习及生活。如果不及时治疗,危害极大。现治疗脓耳的药物多为抗生素类,以达到抗菌、消炎、排脓的效果,但传统的抗生素类药物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缺点:
A、 传统的抗生素类治疗多可以起到抗菌、消炎、排脓的效果,但是对于预后听力的回复往往表现出不理想的效果;
B、 传统的抗生素类久用可以导致耐受性的增加,由于化脓性中耳炎多宜转变为慢性,所以长期使用导致治疗效果的下降;
C、 传统的抗生素类治疗,由于临床长期使用抗生素类导致一定程度细菌的耐药性的增加,导致治疗效果不明显。
所以现在对于化脓性中耳炎没有疗效确定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药物。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药物制备方法。本发明主要是针对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为纯中药制剂。弥补了化脓性中耳炎没有疗效确定药物的空白,可以有效的避免抗生素类所呈现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药物,其特征是:其主要原料按重量份配比为:金银花6~60g、连翘6~60g、丹参6~55g、枯矾0.2~10g、冰片0.2~10g、硼酸0.5~10g。
所述的治疗中耳炎的药物,其特征是原料按重量份还包括有:
黄芩6~60g、胆矾0.2~3g。
所述的治疗中耳炎的药物,其特征是原料按重量份还包括有:
呋喃唑酮0.2~5g、红花3~50g。
所述的治疗中耳炎的药物,其特征是原料按重量份还包括有:
青黛0.5~10g、桃仁6~60g。
所述的治疗中耳炎的药物,其特征是原料按重量份还包括有:
麝香0.05~5g、甲硝唑0.2~2g。
所述的治疗中耳炎的药物,其特征是原料按重量份还包括有:
细辛6~60g、呋喃西林0.2~5g。
所述的治疗中耳炎的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为:
(1)金银花,连翘用水蒸气蒸馏法蒸馏两次,收集蒸馏液,第一次收集的蒸馏液量是蒸馏液:原药为2:1),第二次收集蒸馏液量是蒸馏液:原药为1:1,将两次收集的蒸馏液合并得到蒸馏液和药渣;
(2) 将蒸馏液放入蒸馏装置中进行重蒸馏,收集重蒸馏液,重蒸馏液的量是重蒸馏液:生药为1:1,剩余的蒸馏液留用;
(3) 母液和药渣、丹参一起分两次煎煮,第一次加生药量5倍水煎煮1.5h,第二次加生药量3倍水煎煮1h;纱布过滤得过滤液,将过滤液浓缩得浓缩液,所述浓缩液的量是浓缩液:滤液 为1:2;
(4) 在所述浓缩液中加入65%的乙醇沉淀滤去杂质,过滤后浓缩液水浴加热回收乙醇,得到无醇浓缩液,再将无醇浓缩液浓缩得到再浓缩液,得到的再浓缩液量是再浓缩液:生药为1:1;
(5) 合并再浓缩液和重蒸馏液灭菌40min得合并液;
(6) 在合并液中加入枯矾,冰片,硼酸的药液,用95%的乙醇调节药液至含醇量为65%,此时溶液PH值为7.5,得成药。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步骤(3)中还加入了黄芩和胆矾。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步骤(3)中还加入了红花,在所述的步骤(6)中还加入了呋喃唑酮。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步骤(3)中还加入了青黛和桃仁。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步骤(3)中还加入了甲硝唑,在所述的步骤(6)中还加入了目数为80~120目的麝香粉末。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步骤(3)中还加入了细辛,在所述的步骤(6)中还加入了呋喃西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海铮,未经顾海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02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