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钨冶炼废水中有害物NH3-N回收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70561.7 | 申请日: | 201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0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周良益;王回生;胡雷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修水湘赣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2 | 分类号: | C02F1/42;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2400 江西省九江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冶炼 水中 有害物 nh sub 回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钨冶炼废水中有害物NH3-N回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钨冶炼过程中,离子交换法生产仲钨酸铵(APT),均采用5mol/L的NH4Cl和2mol/L NH4OH混合溶液作解吸剂,按计算每生产1吨仲钨酸铵(APT),需消耗精制的氯化铵0.41吨。这些NH4Cl中的NH4+消耗在钨酸盐的转型上,不会对水质造成污染。但生产实践中须0.65-0.7吨解吸剂才能把吸附在树脂上的WO42-解吸彻底。因此在APT生产过程中如果不采取NH4Cl的回收措施,则每生产1吨APT就有240-290kg的NH4Cl,相当于81-98公斤NH4+随钨一道进入到解吸液和解吸后的洗水中,年产2000吨APT的生产厂,每年就有480-580吨过剩的氯化铵,相当于161-195吨NH4+进入生产废水排入江湖。其次为了防止解吸过程中析出APT,板结树脂床,解吸剂还必须冲氨使解吸剂保持弱碱性。解吸剂中的所有过剩的NH4+,95%随钨一道进入解吸液中,最后除了游离氨在结晶APT时蒸发外,其余的富集在结晶APT后的母液和洗水中,在母液沉淀人造白钨后,含有大量NH4Cl的废液通常未作任何处理直接排入生产废水流入江河,造成外排废水中的氨—氮(NH3-N)含量接近1000mg/L,高出国家排放标准(15mg/L)60多倍。要从APT生产大排量生产废水中清除NH3-N是当前一大难题,现今一直没有研究出一个很有效、投资又少的新工艺,主要原因是要清除废水中的NH3-N其难度较大,费用较高,效果很不理想等造成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钨冶炼废水中有害物NH3-N回收的方法,清除APT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大排量生产废水中的NH3-N,使外排生产废水中的NH3-N达到国家标准15mg/L以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①用D113型阳离子树脂来吸附强碱性阴离子树脂解吸后洗水中残留的NH4Cl和氨水中的NH4+:
RH+NH4Cl→RNH4+HCl
RH+NH4OH→RNH4+H2O
RNH4+HCl→RH+NH4Cl
富集有NH4Cl的解吸液,经浓缩后返回作解吸剂。
②用D113型阳离子树脂处理富集有大量NH4Cl(100—150g/L)的APT结晶母液。通过离子交换,NH4+富集在交后液中或被树脂吸附,分离WO42-后的高NH4Cl溶液,经浓缩返回作解吸剂用,形成闭路循环不再排入生产废水中。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对强碱性阴离子树脂解吸后树脂的洗涤水(含NH4+有7-9g/L)和APT结晶母液(含NH4+有40-45g/L)进行交换处理后,切割了NH4+进入到APT生产废水的渠道。保证外排生产废水中的NH3-N含量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NH3-N≤15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修水湘赣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修水湘赣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05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刷旋转电机
- 下一篇:薄膜晶体管基板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