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铜棒线材矫直-滚光-调控应力的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572751.2 申请日: 2010-12-04
公开(公告)号: CN102009320A 公开(公告)日: 2011-04-13
发明(设计)人: 贺永东;杨志强;宋蕊丽;赵多平 申请(专利权)人: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23P9/02 分类号: B23P9/02;B21D3/02
代理公司: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代理人: 周春雷
地址: 737103*** 国省代码: 甘肃;6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黄铜 线材 矫直 调控 应力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黄铜棒线材精整处理,尤其是涉及一种黄铜棒线材矫直-滚光-调控应力的装置。 

背景技术

经过拉拔加工的黄铜棒材表面存在的残余拉应力是极为有害的,表面拉应力是合金产生应力腐蚀和裂纹的根源。在生产中,黄铜拉拔棒材常常因为存放时间稍长,未及时进行退火处理,在含有氨或者SO2气氛的作用下产生裂纹而报废。易切削黄铜由于含有大量的脆性元素,应力腐蚀开裂的倾向更强,传统工艺一般采用在270-350℃温度下进行去应力退火,退火以后的黄铜还需进行扒皮和酸洗处理。目前,两辊矫直机广泛采用的是“凹平”辊型,多用于矫直直径在18mm以下的线棒材。这种小规格材常常进行两次矫直,第一道用多辊矫或者拉弯矫进行预矫,第二道用两辊矫进行精矫。矫前需要有经验的操作者花很长时间调整矫直机压下量和辊子斜角;改变被矫材直径、材质,需要重调辊子斜角,而且没有确定的规律可循,引起矫直质量不稳定。产生的原因是辊子要给棒材很大的压紧力,靠滚压和少量的反弯来矫直,辊子表面磨损快并形成麻点;有时产生棒材缩径现象;采用退火-酸洗-扒皮以及两道次矫直工艺,虽能达到棒材精矫滚光的目的,存在工序繁杂、金属损耗大、成材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国内很多矫直机厂的辊子因为是仿制的,不管什么材质、不论什么规格,都用一套一成不变的经验辊子。要达到理想的矫直效果,当棒材直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改变时,辊形要作相应调整,一种辊型只能矫一定范围的棒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一次矫直-辊光直径在25-80mm的易切削黄铜棒材,通过调控黄铜棒材表面的应力分布,实现黄铜棒材免退火和免酸洗工艺,实现缩短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大规格黄铜棒材矫直-滚光-免退火和免酸洗的工艺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黄铜棒线材矫直-滚光-调控应力的装置,上辊通过辊轴与上辊主传动连接,下辊通过辊轴与下辊主传动连接,所述上辊和下辊分别装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上,上支架与横梁连接,下支架与底座连接,所述上辊的凹辊辊面是通过液压涨辊系统可调的柔性辊面,所述下辊的辊面设置为与上辊辊面相适配的凸辊面。 

所述上辊的内腔设有中空的高压油腔,其辊轴内设有进油口,进油口和高压油腔组成上辊的辊面可调液压涨辊系统。 

所述下辊的凸辊辊面长度比上辊的凹辊辊面长40%,下辊的辊体曲面为连续的空间曲面,中间粗两端细,辊体两端为双曲面辊体,紧挨双曲面体的是直径不同的两段圆柱体,两段圆柱体之间为双曲面辊体。 

所述下支架连接有横移装置,使下支架在底座上可进行横向位移。调节凸辊与凹辊的配合面。 

所述上辊和下辊之间设置有辊缝倾转机构,所述辊缝倾转机构上配有手动棘轮微调机构,所述辊缝倾转机构对上辊和下辊之间的辊缝依进行调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27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