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太阳电池表面抗反射的蛾眼结构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73806.1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7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陈熙;樊中朝;李宁;宋国锋;陈良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31/18 | 分类号: | H01L31/18;H01L31/0216;G03F7/2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太阳电池 表面 反射 结构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光电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用于太阳能电池表面抗反射的蛾眼结构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光从空气进入半导体层,空气折射率为1,而半导体材料如GaAs,Si折射率在3以上,因而界面处会形成大折射率阶跃,由此产生的Fresnel反射会损耗30%以上的能量。目前通用的解决方法是采用1/4λ波长的介质膜作为抗反射层,但其带宽有限;多层介质抗反射层具有宽光谱抗反射效果,但受限于各层材料折射率的选择与匹配,膜层边界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以及膜层界面出现的材料扩散等问题,器件可靠性与稳定性不佳,特别是当工作在极端条件下,如极高温度,此类问题尤为突出。受自然界蛾眼结构宽光谱抗反射功能的启发,我们提出将制备类蛾眼结构,将其作为抗反射层用于太阳能电池,以提高对光的吸收并增大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蛾眼结构实际是一种二维亚波长双周期纳米结构,侧壁倾斜,可以等效为具有渐变折射率的抗反射层。其亚波长的性质,使得光入射时仅存在零级反射光,进一步地抑制了反射,且这一性质在变角度入射时尤为明显,使反射谱对入射角度的变化不敏感。蛾眼抗反射结构与多层膜系的抗反射结构相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因为其与器件的下层材料同质,不存在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以及界面扩散问题,尤其适合于在极端条件下,如太空中工作。
因我们面向的对象是太阳光谱,所制备的蛾眼结构的周期须比太阳光谱的下限-350nm要小。制备如此尺度下的周期性结构,可以用电子束曝光,聚焦离子束刻蚀来实现。他们虽然有极高的分辨率和图形制作自由度,但产率很低,并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纳米压印技术虽然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其所使用的模板,需要通过其他微纳加工技术先制作出来。自组织生长技术效费比高,但其长程周期性较差,且对不同的半导体衬底不具有通用性。干涉曝光技术被认为是制备大面积周期性纳米结构最为有效,最为经济的方法之一,并已广泛用于商用DFB激光器选模光栅的制备当中。
为了制备能够用于太阳能电池上的蛾眼抗反射结构,需要刻蚀深度大于300nm,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制备的图形排列紧密。此外要求其侧壁倾斜以形成渐变折射率分布。这些均对制备方法和工艺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太阳电池表面抗反射的蛾眼结构的制备方法,其是利用双光束干涉曝光,结合两次曝光的独特的光强分布以及光刻胶的非线性曝光响应效应,制备二维周期光刻胶掩膜。特别的,与传统的干涉曝光制备的光刻胶点阵相比,所制备的赝菱形阵列光刻胶掩膜具有更大的占空比,利用其干法刻蚀得到的菱锥形蛾眼结构,通过理论与实验证明,比由圆形点阵光刻胶掩膜刻蚀出的传统圆锥形蛾眼结构,具有更优异的抗反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太阳电池表面抗反射的蛾眼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一太阳能电池所用的外延片,对外延片进行清洗;
步骤2:在外延片上旋涂光刻胶;
步骤3:对光刻胶进行前烘,形成样品;
步骤4:采用双光束干涉曝光设备,对样品两次曝光、显影,形成二维周期光刻胶掩膜图形;
步骤5:对显影后的样品进行后烘;
步骤6:对样品进行干法刻蚀;
步骤7:去除光刻胶掩膜图形,完成蛾眼结构的制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具体如下:
双光束干涉曝光制备亚波长尺度光刻胶掩模图样,与其他微纳加工技术相比,具有低成本,大面积,高产率的明显优势,更适合工业化生产。此外利用本专利提出的“赝菱形”光刻胶掩膜技术和“光刻胶扩展”技术,能够克服传统干涉曝光只能制备低占空比图形的缺点,得到大占空比的密集排列图形,有利于进一步地抑制界面反射。因为蛾眼增透抗反射结构需要有足够的深度,而周期也是亚太阳能光谱尺度,湿法腐蚀无法达到所需要的结构深度,所以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干法刻蚀,并最终得到了高深宽比的蛾眼结构。经实际测试表明,在近垂直入射情况下均能实现很好的抗反射效果,尤其是在AM1.5光谱平均反射率仅为1.1%。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结合以下附图,对本发明作一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用于太阳能电池表面抗反射的蛾眼结构的工艺流程图;
图2(a)是菱锥形蛾眼抗反射结构图;
图2(b)是圆锥形蛾眼抗反射结构图;
图3是两次双光束干涉曝光在光刻胶表面形成的曝光剂量等高图;
图4是8度角入射条件下的圆锥形蛾眼结构的反射谱图;
图5是8度角入射条件下的菱锥形蛾眼结构的反射谱图;
图6是8度角入射条件下的大占空比菱锥形蛾眼结构的反射谱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38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