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74779.X | 申请日: | 201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9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敬君;周龙捷;杨军;贾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4/1393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过晓东 |
地址: | 2002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锂离子电池 电极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极,其由硅、碳和碳纤维薄片的三元复合体构成。
2.如权利要求1的电极,其中所述碳是单质碳。
3.如权利要求1的电极,其中所述碳是由热处理后可生成碳的有机物质经热处理生成的。
4.如权利要求2或3的电极,其中硅与碳的重量比在4.0-0.1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4的电极,其中硅与碳的重量比在2.33-0.50的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的电极,其中,以硅、碳和碳纤维薄片的三元复合体总重量为基准,硅与碳的总重量含量大于20%。
7.制造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硅/碳/碳纤维薄片复合电极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将硅和热处理后生成碳的有机物质混合于溶剂中以形成浆液,
B.将碳纤维薄片浸入所述浆液中,使浆液涂布并渗透所述碳纤维薄片,以及
C.将涂布并渗透浆液的碳纤维薄片在至少400℃于惰性气体气氛或混合还原性气体的惰性气体气氛中加热至少2小时。
8.如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所述热处理后生成碳的有机物质选自:沥青、聚氯乙烯、聚丙烯腈、酚醛树脂和蔗糖。
9.如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惰性气体为氩气,还原性气体为氢气。
10.如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氩气与氢气的比例为90-100∶10-0。
11.如权利要求7或8或9或10的方法,其中步骤C的在惰性气体气氛或混合还原性气体的惰性气体气氛中加热是在400-1000℃的温度下进行至少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通大学;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477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