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泥地救援气筒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75288.7 | 申请日: | 2010-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1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董娜;王东;董婷婷;崔芳芳;董兰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兰田 |
主分类号: | A62B99/00 | 分类号: | A62B9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3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救援 气筒 | ||
一、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救援装备,具体的说是一种泥地救援气筒。
二、背景技术:泥地救援中,使用泥地救援通气导锥向陷入泥潭遇难者足下、身下通气,是帮助遇难者摆脱困难的简单有效方法,救援人员泥地救援活动,也需穿用泥地救援靴于足下通气以提高运活效率和保证安全,一般情况下,依靠拔足抽身与淤泥间产生的负压引力,通过人为通气管路能够达到充气平衡目的,但在拔足抽身力量不足,或通气管路阻塞等状况下,常压通气难以实现,需人工正压充气,人工正压充气以岸基方式为佳,但因距离设施条件受限时,岸基充气常难以实现。
三、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携带、以救援者自身身体为支点、提供正压气源的泥地救援气筒。
一种泥地救援气筒,包括肩托、肩带、背带、活塞筒、活塞杆、活塞把手和导管组成。其中气筒支点端设置L形肩托,肩托两端连接可收放的肩带,肩托中部连接可收放的背带一端,背带另一端连接并固定活塞把手,其特征是以肩带固定的肩托为泥地救援气筒的受力支点,同侧上臂拉伸活塞把手完成活塞往返运动。
本发明的泥地救援气筒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灵活、制做方便等特点,此外还具有携带方便,单人单手操作,无须外界环境提供受力支点等优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泥地救援气筒示意图。
附图标记:肩托1、肩带2、背带3、活塞筒4、活塞杆5、活塞把手6、导管7。
五、具体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泥地救援气筒作以下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泥地救援气筒其结构包括肩托1、肩带2、背带3、活塞筒4、活塞杆5、活塞把手6、导管7,其中肩托1、活塞筒4、活塞杆5、活塞把手6为硬质塑钢制做,活塞筒4为
,活塞杆5抽出后气筒总长度为52~55cm,气筒支点端为L形肩托1,肩托1两端连接可收放的肩带2,肩托1中部连接可收放的背带3一端,背带3另一端连接并固定活塞把手6,导管7为连接标的装具的塑胶管。
使用时,从背部取下泥地救援气筒,将导管7连接于标的装具,将肩托1抵于肩部,拉紧肩带2固定,同侧手握活塞把手6连续抽拉活塞杆5实施正压充气。
本发明的泥地救援气筒结构简单,按说明书附图即可制做。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兰田,未经董兰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52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城市垃圾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癌症的药物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