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光元件以及光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75763.0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8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叶志庭;陈冰彦;黄国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F21V8/00;F21S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元件 以及 光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元件及具有此光学元件的光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导光元件及具有此导光元件的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面板并不具备自发光的特性,因此必须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下方放置背光模组,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所需的光源。传统的背光模组大致是由冷阴极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s,CCFL)作为背光模组的光源。
不过,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发光二极体(light-emitting diode,LED)所能达到的功率越来越大,且所发出的光的强度越来越高,再加上发光二极体具有省电、使用寿命长、环保、启动快速、体积小等多种优点,使得发光二极体的应用层面越来越广。因此,发光二极体已逐渐取代冷阴极灯管而成为重要的背光模组光源。
一般而言,发光二极体为点状出光的光源,其应用于背光模组时,需搭配适当的导光圆柱才可构成线性光源以取代传统的冷阴极灯管。此时,导光圆柱的结构设计可能影响着线性光源的出光效果。因此,导光圆柱的结构设计已不断在改良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元件,具有理想的出光效率。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光源装置,可作为背光模组的线性光源,其具有理想的光利用效率以及均匀的出光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元件,包括至少一第一柱状部以及至少一第二柱状部。第一柱状部为一第一参考圆柱的至少一部分。第二柱状部为一第二参考圆柱的至少一部分。第一柱状部与第二柱状部为一体成型,其中第一参考圆柱的轴心与第二参考圆柱的轴心之间的一距离小于第一参考圆柱的曲率半径与第二参考圆柱的曲率半径的总和。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光源装置,包括前述的导光元件以及多个发光光源。发光光源配置于导光元件的一侧,发光光源分别面向第一参考圆柱的轴心以及第二参考圆柱的轴心。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出一种由多个柱状部所构成的导光元件,其中各个柱状部可以对应于一个点状发光光源设置以构成线性出光的发光装置且各柱状部实质上为一圆柱体的一部分。在适当地调整柱状部之间的距离下,本发明的导光元件具有理想的光利用效率以及良好的出光均匀性,其适于取代冷阴极灯管而成为背光模组中所使用的线性光源。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光元件所构成的光源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导光元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导光元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导光元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导光元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导光元件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光源装置; 20:发光光源;
100、200、300、400、500、600:导光元件;
110、210、310、410、510:第一柱状部;
120、220、320、420、520:第二柱状部;
130、230、330、430、530、630:反射部;
132、232:第一反射部; 134、234:第二反射部;
440、540、620:矩形部; 610:柱状部;
A、A1~A10:轴心; C:参考圆柱;
C1、C3、C5、C7、C9:第一参考圆柱;
C2、C4、C6、C8、C10:第二参考圆柱;
d、d1~d5:距离; R、R1~R10: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57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