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筒节变形矫正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76086.4 | 申请日: | 201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5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董曼;李向东;王建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14 | 分类号: | B21D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710086***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 矫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矫正装置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筒节变形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铁道罐车罐体结构形式大约有直筒、鱼腹、斜底、“V”形四种形式。直筒与鱼腹罐体存在液体介质卸空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罐体结构大多采用斜底、“V”形结构。筒体的制造工艺方法大多采用了筒节式制造工艺,这种工艺方法是将多个筒节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成筒体。由于要解决降低自重提高载重的铁路罐车要求,大多罐体板材采用的是薄板,筒节为薄壁结构,这种薄壁结构的筒节在存放时,受重力影响会产生变形,这种变形无法实现外箍式机械组对。为实现薄壁结构筒节组对的需要,必需将筒节的变形进行矫正调整。目前矫正筒节变形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撑杆法和外箍矫正法。这两种方法均存在不同的缺陷,限制了薄壁结构筒节应用、推广和发展。
(1)人工撑杆法:目前筒节调整变形均采用的是用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撑杆,将筒节内部下塌的位置撑起使之近似为圆。
图1为现有的人工撑杆法矫正筒节变形的结构示意图;人工撑杆法工作过程:首先根据被矫正筒节6的不同直径,加工对应长度的撑杆7。工人通过经验观察撑杆7放置的合理位置,将撑杆7在筒节内部下塌的位置砸进,对被矫正筒节6的圆度进行调节,一根撑杆7装入后再根据筒节调整的状态,在相应的部位根据需要再砸入第二根、第三根,......,直至被矫正筒节6的圆度趋于正圆后,再将支撑好的撑杆点焊在筒体上。等筒节组对完成后再将撑杆去掉,然后打磨筒节内部留下的焊点。
从以上技术方案介绍中不难看出,此种操作方法工艺落后、复杂,筒节直径现场测量困难,选择撑杆的长度只能目测和估算,撑出的筒节无法保证圆度,无法保证同心度要求,无法实现机械组对;在两撑点之间必定产生直线段或弧度的变化,使两筒节全周长无法一一对应,局部造成两组对错边、间隙,无法保证焊接质量,造成行车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对于不同直径的筒节需要多种不同长度的撑杆,现场存放混乱,尺寸容易混淆,生产效率低。
(2)外箍矫正法:是在环形支撑整个圆周上均布丝杠或液压油缸、伸缩套缸,以人力或液压,使用时用起吊设备将整套内夹紧装置吊起后卡在筒节的外圆上,将环形支撑合拢后,根据筒节圆度变形大小,通过调整丝杠、丝母或油缸的行程伸缩来达到调节筒节圆度的目的。
整套内夹紧装置包括一个固定油缸环和数个伸缩丝、套缸,结构复杂,机械方法调整圆度,需人工对不同的变形点去逐点调节丝杠行程,对于大直径的罐体操作安全可靠性差,同时靠人工观察直径大小,无法保证圆度和两筒节同心度要求。如果用液压的方法,整个环状固定环油路复杂、油管数量过多。此种装置是在筒节变形前就必须将整套支撑环套装在筒节上,所以支撑环的直径必须比工件大得多,势必造成结构庞大,操作现场还必须配有起吊装备。无论是手工还是液压此种方法都无法实现筒节的旋转,满足不了焊接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筒节变形矫正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实现机械调整筒节圆度,提高装备的自动化程度和筒节圆度调节的精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
本发明提供一种筒节变形矫正装置,包括框架、两个校正组件和控制系统,两所述校正组件呈镜面对称设置,每个所述校正组件包括导框和驱动缸;每个所述导框的一端铰接在框架上,所述导框可以铰接轴为旋转轴进行旋转,以适应各种直径的工件;所述导框朝向被矫正筒节的表面为与筒节外圆匹配的圆弧形,其弧度大小根据工件直径进行调节;所述驱动缸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框架上,所述驱动缸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导框背离被矫正筒节一侧;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驱动缸电联。所述框架连接或固定在地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框朝向被矫正筒节的一侧的表面设置有万向导珠或导向辊4,可减小被矫正筒节移动式的摩擦力,以辅助筒节的周向转动和纵向移动。解决其他矫正筒节圆度方法满足不了焊接旋转要求,可辅助筒节的旋转满足焊接自动化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缸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中的一种或多种。
工作步骤:将被矫正筒节放置两导框中;启动控制系统,驱动驱动缸,伴随压力增大或缩小,驱动缸的活塞杆伸出或缩回,带动两个相对设置的导框开口同时也缩小或张大,对处于两个导框间的变形工件进行挤压,从而实现机械调整不同直径圆形筒式工件在自重作用下产生的变形。
本发明筒节变形矫正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1.与现有外箍矫正法相比较:取消了支撑杠杆、起吊装备等辅助装置,提高矫正工作效率,减少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60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爆分析仪
- 下一篇:一种基于无线技术的蓝藻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