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合成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76661.0 | 申请日: | 201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6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查鲲鹏;杨俊;高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直流 输电 换流 合成 试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和电力系统模拟试验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试验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合成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直流输电电压、输送容量的提高,直流输电系统的关键设备——直流换流阀的运行可靠性对系统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换流阀在设计时应保证直流换流阀在各种稳态、暂态运行条件下安全、正确运行。由于直流输电换流阀具有工作电压高、电流大、容量大的特点,很难在试验环境中构建同实际运行工况相同的全载电路进行试验,因此如何在试验环境中构建等效的试验电路,进行与实际运行工况强度相当的试验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限于试验容量的提供,目前普遍采用合成试验的方法进行直流换流阀的运行试验。其基本思想是采用两套电源系统分别为直流换流阀提供长时运行电流、高电压强度,为试品提供运行电流的为大电流源,为试品提供高电压强度的为高电压源,试验时将大电流源输出的电流和高电压源输出的电压按照工频交替施加于被试换流阀上,以等效试品在实际运行中所承受的电流、电压、热应力。不过,现有的合成试验电路其高电压源均由振荡回路组成,其显著特点是所提供的高电压为正负对称,而换流阀在实际运行中所承受的正反向电压并非正负对称,试验虽能满足一般工程要求,但是其等效性却不尽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合成试验方法,该方法采用两套高压电源为试品阀提供阻断期间的正反向高压,直流大电流源为试品阀提供导通期间的直流大电流,通过一定的触发时序使得高电压和直流大电流以工频交替施加于试品阀上,以复现试品阀在实际运行各种稳态、暂态工况下的电流、电压、热应力,试验方式灵活、功能全面、等效性好。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合成试验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方法用的试验装置为直流输电换流阀合成试验装置,所述试验装置包括试品阀Vt、低压大电流直流电源1和两个高压源,所述两个高压源为高压源2和高压源3,所述高压源2和高压源3并联。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低压大电流直流电源1与试品阀Vt并联,所述高压源2包括辅助阀V1、充电装置S1、谐振电感L1和谐振电容C1,所述充电装置S1和谐振电容C1并联后与谐振电感L1和辅助阀V1串联,高压源3包括辅助阀V2、充电装置S2、谐振电感L2和谐振电容C2;所述充电装置S2和谐振电容C2并联后与谐振电感L2和辅助阀V2串联,所述高压源2和3与试品阀Vt并联。
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高压源为谐振电容充电,同时开通低压大电流直流电源;
B、依据控制系统的命令开通试品阀和辅助阀;
C、让试品阀承受导通期间的大电流以及阻断期间的高电压。
本发明提供的第三种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A中,高压源2和3分别为谐振电容C1和C2充电产生正反向电压,同时开通低压大电流直流电源1产生直流大电流;
所述步骤B中,试验进入合成阶段,依据控制系统的命令开通试品阀Vt以及辅助阀V1和辅助阀V2;
所述步骤C中,高压源2或3的谐振电流流经试品阀Vt,低压大电流直流电源1的直流电流流经试品阀Vt,让试品阀Vt承受导通期间的大电流以及阻断期间的高电压。
本发明提供的第四种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两个独立的高电压源2和3为试品阀Vt提供的阻断期间正反向高压不对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直流换流阀合成试验方法通过两个独立的高电压源分为为试品阀提供阻断期间的正反向高压,可以获得不对称的阻断电压,使得试品所承受的电压更接近实际运行波形,试验效果更好。
2、试验方法通过改变控制时序,可以实现多种电压组合,可以按照不同试验项目及试品设计特点灵活选择组合方式,试验方案选择余地较大、方式灵活,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合成试验装置原理图;
图2合成试验方法双注入模式下试品阀的电压、电流波形;
图3合成试验方法三注入模式下试品阀的电压、电流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66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托车引擎风扇罩的装饰盖构造
- 下一篇:双能源独立点火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