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光泽耐刮擦ABS类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76787.8 | 申请日: | 201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2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强伟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L33/12;C08L51/00;B29C47/9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泽 耐刮擦 abs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光泽耐刮擦ABS类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ABS类树脂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耐蠕变性,抗冲击性、优良的可加工性,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家电、汽车、电子电器等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产品也变的日益专业化。现在对这类产品又提出了高光泽、耐刮擦的要求。
普通的ABS类树脂的表面光泽度为80左右,表面铅笔硬度在B-HB级,很难达到高光泽、耐刮擦的要求。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的表面光泽度为100左右,表面铅笔硬度在2H级。用两者互配,理论上是可以提高产品的光泽度、增强产品的耐刮擦性能。然而,ABS类树脂和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的相容性不是很好,两者互配混合时,会产生相分离,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各项力学性能以及光泽度和表面耐刮擦性,这也使得这类组合物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目前,现有的ABS树脂和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的组合物,主要是通过添加相容剂以及减少体系里的橡胶含量,来提高组合物的表面硬度,达到耐刮擦的目的,但与此同时,不可避免的降低了组合物的韧性,使得制品抗冲击性能差。综上所述,目前市场更急需开发一种性价比高、加工容易、性能均衡性好的的高光泽耐刮擦ABS类树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性价比高、加工容易、均衡性好,表面光泽度好,耐刮擦性能好的高光泽耐刮擦ABS类树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高光泽耐刮擦ABS类树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流程简单、连续、高效、产品质量稳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光泽耐刮擦ABS类树脂,该树脂包括以下组分和重量份:ABS类树脂80-40份、聚甲基丙烯酸酯20-60份、相容剂1-6份、耐刮擦剂1-5份、主抗氧剂0.1-1份、辅抗氧剂0.1-1份、润滑剂0.1-1份。
所述的ABS类树脂选自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ABS)、丙烯腈-苯乙烯接枝共聚物(SAN)或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ASA)中的一种或者数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酯为注塑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所述的相容剂选自马来酸酐接枝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g-MAH)或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SMA)中的一种。
所述的耐刮擦剂选自硅酮母粒、纳米硅铝酸盐或聚乙烯蜡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主抗氧剂为受阻酚类主抗氧剂。
所述的辅抗氧剂为亚磷酸酯类辅抗氧剂。
所述的润滑剂选自N,N′-乙撑双硬脂酰胺、硬脂酸镁、硬脂酸钙或硬脂酸锌中的一种。
此外,还可添加适量的其他助剂,例如脱模剂、光稳定剂、颜料或染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高光泽耐刮擦ABS类树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ABS类树脂80-40份、聚甲基丙烯酸酯20-60份、相容剂1-6份、耐刮擦剂1-5份、主抗氧剂0.1-1份、辅抗氧剂0.1-1份、润滑剂0.1-1份,加入高速搅拌机中混合均匀,混合完全后,通过精密计量的送料装置,将物料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物料在螺杆的剪切、混炼和输送下充分的熔合,最后经过挤出、拉条、冷却后,制成粒料。
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为20∶1~50∶1,优选35∶1;带有精确的温度控制和真空排气设备;螺杆各区的温度设置为180-250℃,优选190-23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添加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提高了ABS类树脂的表面光泽度,并通过添加耐刮擦剂提高了ABS类树脂的耐刮擦性。
2、本发明运用所述配方制得的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表面光泽度和耐刮擦性能,而且还具有加工方便、性价比高、均衡性好的优点。
3、本发明的方法流程简单、连续、高效,制备的产品质量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比例和百分比基于重量,除非特别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67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