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苯胺降解菌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78355.0 | 申请日: | 201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3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华;马放;崔迪;刘翔;李晶;广慧;牛佳;关健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R1/3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金永焕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苯胺 降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胺降解菌。
背景技术
苯胺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作医药和橡胶硫化促进剂,也是制造树脂和涂料的原料,苯胺类有毒污染物毒性大、难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研究苯胺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对于保护环境及提高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低温含苯胺的废水属于工业中难处理的废水之一。国内对低温苯胺降解微生物的研究很少见,针对于此,筛选低温条件下的苯胺高效降解菌并了解其降解特性,可为低温苯胺类废水的工业化处理提供微生物菌剂资源,从而对解决低温苯胺类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问题奠定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温苯胺降解菌;目的是应用于苯胺类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为降解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低温苯胺类物质提供帮助。
低温苯胺降解菌,它为低温苯胺降解菌A1,属于假单胞菌属(Psendomonas)新种,已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5011,保藏日期为2010年12月01日;它为革兰氏阳性好氧菌,杆状,长为3.0μm,宽为0.8μm;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形成白色菌落,圆形、半透明,表面光滑,边缘呈波浪状,不易挑起。
本发明中低温苯胺降解菌A1接触酶反应阳性、产吲哚试验阳性、产氨试验阳性、甲基红试验反应阴性、淀粉水解阴性、油脂水解阳性、乙酰甲基醇实验阳性、硝酸盐还原反应阴性、明胶液化阳性、产硫化实验阴性、石蕊牛奶实验胨化、柠檬酸利用阳性、能利用葡萄糖、不能氧化乙醇或醛糖、生长温度为5~35℃、生长pH值为5.5~9.5。
本发明低温苯胺降解菌A1经16SrDNA测序及同源性比较,得到与其最相近的种属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同源性达99%。结合细菌形态特征、生长条件、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确定低温苯胺降解菌A1为假单胞菌属的一个新菌种。
本发明中低温苯胺降解菌,菌株号为A1,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新种,已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5011,保藏日期为2010年12月01日。
本发明低温苯胺降解菌A1具有低温条件下苯胺类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功能,菌株的苯胺降解率可达100%,不造成环境二次污染,而且无需添加其它化学制剂,大幅度降低了废水的处理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发明低温苯胺降解菌A1对于解决低温条件下苯胺类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问题很有帮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低温苯胺降解菌A1群体形态原子力学显微镜观察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低温苯胺降解菌A1原子力学显微镜观察图,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低温苯胺降解菌A1原子力学显微镜观察图,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低温苯胺降解菌A1和相近的菌株的16SrD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低温苯胺降解菌,它为低温苯胺降解菌A1,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新种,已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5011,保藏日期为2010年12月01日;它为革兰氏阳性好氧菌,杆状,长为3.0μm,宽为0.8μm;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形成白色菌落,圆形、半透明,表面光滑,边缘呈波浪状,不易挑起。
本实施方式中低温苯胺降解菌A1是根据《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对低温苯胺降解菌A1进行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实验结果为:接触酶反应阳性、产吲哚试验阳性、产氨试验阳性、甲基红试验反应阴性、淀粉水解阴性、油脂水解阳性、乙酰甲基醇实验阳性、硝酸盐还原反应阴性、明胶液化阳性、产硫化实验阴性、石蕊牛奶实验胨化、柠檬酸利用阳性。
本实施方式中低温苯胺降解菌A1的最适生长pH值7.0,最适生长温度15℃。
本实施方式中低温苯胺降解菌A1是从吉林化工厂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活性污泥中经过初筛,然后再进行复筛得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未经哈尔滨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83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