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央空调器及控制该中央空调器中冷媒流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78649.3 | 申请日: | 201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2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毛守博;肖成进;王锡元;尹叶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9/00 | 分类号: | F25B49/00;F25B49/02;F24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 11306 | 代理人: | 陆鑫;熊须远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央 空调器 控制 冷媒 流量 方法 | ||
1.一种中央空调器,包括:
蒸发器(2)、冷凝器(3)、电子膨胀阀(4),所述电子膨胀阀(4)连接在所述蒸发器(2)与冷凝器(3)之间的冷媒管路(8)上,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液位计(5),与所述蒸发器(2)或冷凝器(3)连接;以及
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4)的开度的控制器(7),具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其中,所述控制器(7)的输入端口与所述液位计(5)的信号发送端连接,所述控制器(7)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电子膨胀阀(4)的信号接收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所述蒸发器(2)和/或冷凝器(3)中冷媒压力的压力传感器(6),
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6)连接于所述蒸发器(2)和/或冷凝器(3),并且所述压力传感器(6)具有压力信号发送端,所述压力信号发送端与所述控制器(7)的输入端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央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计(5)固定于所述蒸发器(2)或冷凝器(3)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中央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空调器为具有磁悬浮离心压缩机的中央空调器,所述蒸发器(2)连接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侧,所述冷凝器(3)连接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侧。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中央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7)为PID控制器。
6.一种控制中央空调器中冷媒流量的方法,所述中央空调器具有开机初始阶段、运行阶段和关机阶段,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空调器为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中央空调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所述中央空调器的运行阶段,将所述液位计(5)检测到的所述蒸发器(2)或冷凝器(3)的实时冷媒液位L1,发送给所述控制器(7);以及
步骤2,所述控制器(7)将所述实时冷媒液位L1与设定的第一目标液位L进行比较,并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调节所述电子膨胀阀(4)的开度,以使得所述实时冷媒液位L1逼近并最终到达所述第一目标液位L。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中央空调器的开机初始阶段,所述压力传感器(6)将所述蒸发器(2)和/或冷凝器(3)中冷媒的第一实时压力值P发送至所述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将所述第一实时压力值P与已设定的第一压力值区间[P1′,P1]的端点值进行比较,
其中,若P≥P1,或P≤P1′,所述控制器(7)发出压力预警信号及开度控制信号,所述电子膨胀阀(4)响应于所述开度控制信号增大其开度M1,并且在满足P1′<P<P1的情形下,保持所述电子膨胀阀(4)的开度不变。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中央空调器的运行阶段,所述压力传感器(6)将检测的第二实时压力值P′发送至所述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将所述第二实时压力值P′与已设定的第二压力值区间[P2′,P2]的端点值进行比较,
其中,若P′≥P2,或P′≤P2′,所述控制器(7)发出压力预警信号及开度控制信号,所述电子膨胀阀(4)响应于所述开度控制信号增大其开度,直至满足P2′<P′<P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中央空调器的关机阶段,所述中央空调器执行关机指令并设定第二目标液位L2,所述第二目标液位L2小于所述第一目标液位L;以及
将所述液位计(5)检测到的实时冷媒液位L1′发送至所述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将所述实时冷媒液位L1′与所述第二目标液位L2进行比较,并根据所述比较的结果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4)的开度,以使得所述实时冷媒液位L1′逼近并最终到达所述第二目标液位L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864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