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油污抗菌面料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79597.1 | 申请日: | 201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1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余自家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合欣转移印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36;B32B27/18;B32B1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22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污 抗菌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面料,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去油污抗菌面料,属于织物面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代人对身体健康越来越注重,在选择衣物时除了考虑其颜色和款式外,还会考虑衣物的安全性,环保性和功能性。譬如衣物是否具有杀菌除臭功能,是否能释放负离子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是否有红外线发射的功能等等。大多在企业中工作的蓝领阶级,工作环境中时常会接触油污、细菌,乃至辐射等危害人体的物质,由于条件的限制很难完全避免,所以他们必须穿着工作服。现行的工作服大多能防止油污侵害人体皮肤,但是工作服很难完全清洗,如果使用大剂量的药剂进行处理,一方面会伤害面料纤维,降低面料的耐用度,另一方面工作服中会有药物残留,直接危害人体;而抗菌功能方面,大多的处理方式是在织物上结合有机或无机抗菌材料,将织物利用抗菌剂进行后处理加工以获得抗菌性能,这种处理方式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是其抗菌效果和耐洗度都比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去油污抗菌面料,该面料同时具有去油污和抗菌功效,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制备方法,充分发挥了面料的功能性,同时成本适中,面料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是一种去油污抗菌面料,该面料由外层、中间层和内层组成,所述的外层面料具有抗油污的功效,所述的中间层含有抗菌成分纳米银,所述的内层为织物面料层。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层为竹炭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纺织物。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层混纺织物纱线条的直径为0.06-0.10mm。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中间层含有纳米银成分,纳米银通过熔体纺丝技术存在中间层面料中,提高了面料抗菌功效的时效性。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熔体纺丝法喷丝工艺温度控制在90℃-110℃,喷丝直径为0.02-0.06mm。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中间层的主要成分为氨纶和涤纶,全面提高了面料的弹性和强度。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内层选用织物面料为天然棉和涤纶、氨纶、锦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纺织物。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去油污抗菌面料,该面料结构合理,制备工艺简便,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汗性;同时,优秀的去油污和抗菌功能使该面料应用十分广泛,可以制成各种工作服、厨房用抹布、手套、围裙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去油污抗菌面料剖视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外层,2、中间层,3、内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去油污抗菌面料剖视图,该面料由外层1、中间层2和内层3组成,所述的外层1面料具有抗油污的功效,所述的中间层2含有抗菌成分纳米银,所述的内层3为织物面料层。
本发明中所述的外层1为竹炭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纺织物,其中两种纤维的混纺比例为30%∶70%,通过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加捻工序制成低捻度混纺纱线条,其混纺纱线条的直径为0.06-0.10mm,通过针织工艺将制备在面料最外层。
中间层2含有纳米银成分,纳米银含量为4%-6%,通过熔体纺丝技术将纳米银融合到中间层面料中,提高了抗菌面料的时效性,其中熔体纺丝法喷丝工艺温度控制在90℃-110℃,喷丝直径为0.02-0.06mm;中间层2的主要成分为氨纶和涤纶,其百分含量比例为:氨纶5%-8%,涤纶92%-95%。
内层3选用的织物面料为天然棉和涤纶、氨纶、锦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纺织物,通过机织工艺进行制备,其中经纱、纬纱均为36支,经纬密度分别为96和48,确保了该面料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汗性。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去油污抗菌面料,其特点是:该面料结构合理,制备工艺简便,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汗性;同时,优秀的去油污和抗菌功能使该面料应用十分广泛,可以制成各种工作服、厨房用抹布、手套、围裙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合欣转移印花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市合欣转移印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95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沥青船独立货舱与船体的定位方法
- 下一篇:公交车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