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束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80097.X | 申请日: | 201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0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幸雄;竹原秀明;福田州洋;片冈裕太;林真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H01R24/28;H01R43/00;H01R4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武也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充分保持连接器的壳体与电缆之间的气密的线束(wireharness)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地,在车辆等所使用的线束中,为了防止水等浸入连接器的内部而产生不良状况,在连接器的壳体与电缆之间具备用于保持它们之间的气密的气密保持结构。
图17(a)、(b)所示的现有的线束111在气密保持结构上使用了电缆密封件114。
在线束111中,将橡胶制的防水用电缆密封件114插入连接器116的外壳体113与电缆112之间,通过将该电缆密封件114在外壳体113与电缆112之间压瘪,使其与外壳体113和电缆112这两者密合而保持外壳体113与电缆112之间的气密。
在外壳体113上形成有电缆112的端部插入的电缆插入孔117,电缆密封件114容纳于在外壳体113的电缆插入孔117的插入侧形成的电缆密封件容纳用凹部118内。为了防止电缆密封件114脱落,电缆密封件容纳用凹部118的开口部由尾板115封闭。
但是,在外壳体113与电缆112之间的气密保持结构上使用电缆密封件114的情况下,因为需要在各电缆112上设置电缆密封件114且将各自的电缆密封件114容纳于电缆密封件容纳用凹部118内,因此电缆112彼此的间隔变宽,因而填塞电缆112的间距变得困难。尤其是在车辆用的线束中,由于要求小型化,因此期望可进一步填塞电缆112的间距的气密保持结构。
因此,如图18(a)所示,提出下述线束121:利用由树脂构成的外壳体123和由树脂构成的熔敷部件124夹住电缆122,使用轴式凹模(horn)125将熔敷部件124超声波熔敷在外壳体123上,从而保持外壳体123与电缆122之间的气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线束121中,如图18(b)所示,分别在外壳体123上形成槽123a,在熔敷部件124上形成槽124a,将电缆122配置在外壳体123的槽123a上,并且使熔敷部件124从其上方以槽124a向着电缆122的位置的方式重叠,在此状态下,使轴式凹模125与熔敷部件124的上表面接触,一边使熔敷部件124振动一边从上方向下方按压(加压),从而将熔敷部件124超声波熔敷在外壳体123上。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489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66807号公报
然而,上述的线束121存在以下问题点。
在与专利文献1公开的超声波熔敷相关的技术中,也使电缆122的表面部分即外皮122a熔化,于是,在设计或选定电缆122的外皮122a时,需要考虑通过超声波熔敷而会使外皮122a熔化,而研究外皮122a的厚度及材质,因而成为设计线束时的制约事项。尤其是关于外皮122a的厚度,需要考虑由超声波熔敷引起的熔化,而比通常设计得更厚。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技术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尽可能地不使电缆的外皮在连接器的壳体与电缆之间熔化,且可以充分地保持气密的线束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束,具备:并排配置的多个电缆、具有连接该多个电缆的端部的壳体的连接器,上述壳体在连接上述多个电缆的一侧具有并排形成有多个电缆插入孔的气密块,该多个电缆插入孔用于将上述多个电缆插入到上述壳体内,上述各电缆插入孔形成为在上述电缆与上述气密块之间具有规定距离的间隙,并且以相邻的上述电缆插入孔重合的方式连通,上述气密块形成以下各部分:两个封闭部,在上述电缆的长度方向的两个部位堵住上述气密块与上述电缆之间,并划分上述电缆插入孔的一部分;插入部,是由树脂构成的熔化部件以不按压上述电缆的方式插入的部分,与上述封闭部间的上述电缆插入孔连通;按压承受部,用于使所插入的上述熔化部件的前端碰触上述插入部或上述电缆插入孔的内壁面;以及放气开口部,从上述封闭部间的上述电缆插入孔向上述气密块的外部开口,经过以下工序保持上述气密块和上述电缆的气密:第一工序,通过将上述熔化部件插入到上述插入部,一边使上述熔化部件振动一边向上述按压承受部按压,从而使与上述按压承受部接触的上述熔化部件的前端部熔化,并使该熔化了的上述熔化部件即熔化树脂流入到上述封闭部间的上述间隙,以上述熔化树脂覆盖在上述电缆的周围;第二工序,封闭上述放气开口部;以及第三工序,通过进一步按压上述熔化部件使其熔化,从而用流入到上述封闭部间的上述间隙中的上述熔化树脂挤压上述电缆。
另外,优选上述插入部在上述封闭部间,形成于上述电缆的端部侧的上述气密块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电线株式会社,未经日立电线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00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作流界面生成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内燃机进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