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混合有机硒源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0160.X | 申请日: | 201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0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李飞;李红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混合 有机 进行 均匀 栽培 杏鲍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高硒秸秆进行杏鲍菇硒营养强化的方法,属于硒资源的生物转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杏鲍菇菇体营养丰富,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如鲍鱼的口感;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乳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镁、铜、锌等矿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人体具有抗癌、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以及美容等作用,适合保鲜、加工,深得人们的喜爱,市场价格比平菇高3-5倍。
硒,是一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癌、抗氧化(衰老)和提高人体免疫力、拮抗重金属等生物学特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日摄入量为50-250微克。但我国成人的日硒摄入量仅有26-50μg,因此,硒营养不良的情况在我国普遍存在。我国有72%的县(市)低硒或缺硒,黑龙江、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等严重缺硒地区有克山病、大骨节病发生,一些癌症高发区(如江苏启东市)也属低硒区。WHO公布的资料表明,全球有40多个国家属于低硒或缺硒地区。富硒农副产品是人体补充硒元素有效途径,因此,富硒技术是科学家们研究开发的热点领域。缺硒能诱发心血管疾病、肿瘤、克山病等。摄硒量过多,容易发生硒中毒。营养学家指出,除膳食纤维外,食用菌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一个成年人每天吃100g食用菌,能获得15-17g优质蛋白;能获得600mg钙,相当于日需要量的80%;可满足人体每日热需要量的11%,但一般食用菌中硒含量低于5μg/kg。
现有技术中其他食用菌的富硒栽培主要为在栽培料中直接添加硒盐溶液,该方法简便易行、成本较低,但无机残留量大、毒性大、吸收差,且大部分停留在实验室或小试验阶段。王新风对平菇的栽培试验表明:平菇对栽培料中无机硒盐利用率极低,头潮菇硒利用率低于5%,硒资源浪费及栽培废料无机硒污染现象严重。目前对杏鲍菇的研究多是针对栽培技术的改进,而对其富硒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侧重于培养基方面。其中,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生产富硒杏鲍菇的培养基”(公开号:CN 101391920A)公开了一种生产富硒杏鲍菇的培养基,该培养基由棉子壳、麸皮、玉米芯、黄芪和/或灵芝下脚料、石灰粉、石膏粉、玉米面混合配制而成,其硒含量可控性较差,且原料黄芪和灵芝下脚料的来源受限;“一种富硒杏鲍菇栽培方法及其培养基”(公开号:CN101182266A)公开了一种杏鲍菇栽培方法及其培养基,其主要是采用在普通培养基直接添加亚硒酸钠的方法,结合一定的栽培技术来栽培富硒杏鲍菇,整个培养过程中很难实现对产品含硒量的可控性,子实体富硒量波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混合有机硒源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富硒栽培后杏鲍菇头潮生长或多潮生长后杏鲍菇各株间硒含量批次不均匀,子实体富硒量波动大等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混合有机硒源进行均匀富硒栽培杏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栽培干料中混入占栽培干料总重量1~10%的富硒栽培料添加剂,按照普通栽培方法进行栽培获得均匀富硒的杏鲍菇的步骤;其中富硒栽培料添加剂含硒总量为5~50mg/kg,且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05~5.0mm范围内呈多粒径区域分布,粒径为1.0~5.0mm的颗粒至少占添加剂总重的10%;粒径为0.005~0.1mm的颗粒至少占添加剂总重的40%。
优选的,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5~5.0mm范围内呈三个粒径区域分布,以其在添加剂中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粒径为1.0~5.0mm的颗粒 10~20%;
粒径为0.005~0.1mm的颗粒 40~70%;
其他粒径范围的颗粒 20~40%。
优选的,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5~5.0mm范围内呈三个粒径区域分布,以其在添加剂中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粒径为1.0~5.0mm的颗粒 10%;
粒径为0.005~0.1mm的颗粒 50%;
其他粒径范围的颗粒 40%。
优选的,所述富硒栽培料添加剂中颗粒粒径在0.005~5.0mm范围内呈三个粒径区域分布,以其在添加剂中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01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