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DDC桩和桩基础联合处理黄土地基湿陷性的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0329.1 | 申请日: | 201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0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胡长明;李修波;梅源;林源;赵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E02D3/08;E02D5/34;E02D27/12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ddc 桩基础 联合 处理 黄土 地基 湿陷性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地基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用DDC桩和桩基础联合处理黄土地基湿陷性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西北、华北地区常会遇到黄土地基处理问题,通常包括低湿度湿陷性黄土以消除或减小湿陷变形危害为主要目的,同时需提高地基承载力的地基处理问题,以及高湿度软弱黄土(尤其是饱和黄土,多由湿陷性黄土饱水转化而成,饱和度Sr﹥80%)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有害压缩变形为目的的地基处理问题。由于后者的工程特性多与一般粘性土类似,主要应考虑地基的压缩变形,可按软弱粘性土对待,而前者则主要应考虑地基受水浸湿后的湿陷变形。
传统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方法:
(1)垫层,(2)重锤表层夯实,(3)强夯,(4)挤密桩,(5)化学加固,(6)预浸水,(7)桩基础。
以上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中,方法(1)和方法(2)处理深度浅,不宜用于湿陷性黄土深厚的场地;方法(3)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大,不宜在已有建筑物周围及市区使用;方法(4)所用填料单一,且对桩间土的挤密效果不理想,仅能有限的消除地基湿陷性;方法(5) 处理费用昂贵,一般不予采用;方法(6)浸水时场地周围地表下沉开裂,并容易造成“跑水”穿洞,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方法(7)在处理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区,尤其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为克服负摩擦力带来的不利影响,所需桩较长,经济性差。
以上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中,尤其在已有建筑物(构筑物)附近的自重湿陷性黄土深厚的场地,尚无经济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能够满足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及沉降量的要求,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关注的热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或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DDC桩和桩基础联合处理黄土地基湿陷性的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采用DDC桩和桩基础联合处理黄土地基湿陷性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首先采用DDC桩法对具有湿陷性的黄土场地进行地基处理;然后,在现场采集原状土,按规范进行室内试验,测得桩间土挤密系数、DDC桩桩体压实系数,并进行湿陷性评价,若三项指标中有不满足设计规范时,则进行DDC桩的补桩施工,直至满足设计要求;然后按照桩基础法进行灌注桩的施工。
其具体施工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核查地质资料,结合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成孔施工机械;
步骤二,平整场地,清除地上障碍物,标记处理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造物及管线,保持场地平整;
步骤三,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打桩场地边线并标识;
步骤四,应用选定的成孔施工机械下钻至设计初始深度,孔底空夯3击,落距5m,测量桩孔深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若没达到设计要求则继续夯击,直至桩孔深达到设计深度;
分层填料,用标准料斗或运料车将拌和好的填料分层填入桩孔,锤的质量、锤长、落距在确定的情况下,用柱锤夯实形成桩体;每个桩孔应夯填至桩顶设计标高以上至少0.5m;其中,成孔及填料夯实的施工顺序间隔进行;
步骤五,成孔施工机械移位,重复步骤四,直至DDC桩全部完成;
步骤六,开挖探井采集DDC桩的桩身填料试样和桩间土试样,做室内常规土工试验,具体要求如下:
(1)按规范取桩间土及DDC桩的桩身填料试样若干,做室内常规土工试验,其结果应满足桩间土的挤密系数不小于0.93,DDC桩的桩身的压密系数不小于0.97;
(2)湿陷性评价,在场地上开挖探井采集三DDC桩形心处桩间土的不扰动土试样,进行室内常规土工试验,根据室内试验结果,判定湿陷性的消除程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以上各指标已满足设计要求则按桩基础法进行灌注桩的施工;否则进行DDC桩的补桩施工;
步骤七,在进行灌注桩施工之前,采用100厚C15混凝土对已进行DDC桩的地面进行硬化处理;
步骤八,灌注桩的桩位定位采用全站仪利用指定的轴线交点作控制点,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放样,灌注桩的桩位方向距离误差不小于5mm,并用长钉对桩位进行一一标记;
步骤九,钻孔机就位,并保持钻孔机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
步骤十,调直钻孔机架挺杆,用对位圈对好灌注桩位,开动钻孔机钻进、出土,达到控制深度后,在孔底处进行空转清土后停钻、提钻;成孔质量保证措施是:
1)用测深绳/锤测孔深及虚土厚度不应超过100mm;
2)保持孔内泥浆液面的高度防止缩孔、塌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03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