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温多铁性BiFeO3-SrTiO3固溶体陶瓷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0550.7 | 申请日: | 201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6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袁松柳;马争争;田召明;李建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26 | 分类号: | C04B35/26;C04B35/6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周发军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温 多铁性 bifeo sub srtio 固溶体 陶瓷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功能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器件的小型化、多功能化,人们对集电性与磁性等于一身的多功能材料研究兴趣不断高涨。多铁性材料不但具备单一的铁电性、铁磁性等性能,而且在这种材料中电极化和磁化之间可相互耦合产生新功能,如磁电耦合效应,即材料在外磁场下产生铁电极化,或者在外电场下产生磁极化的特性。这大大拓宽了铁性材料的应用范围,因而受到广泛关注。美国Science杂志在2007年底“Areas To Watch”中预测,多铁材料是2008年值得关注的7大研究热点领域之一。
早在1894年,P.居里就利用对称性的理论预测自然界中存在磁电效应。1994年瑞士科学家Schmid明确提出“多铁性材料”的概念,即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初级铁性体特征的单相化合物。但是目前单相磁电材料至今还没能应用到实际中,主要是因为室温下能表现出铁电性和铁磁性并存的多铁材料种类十分有限,大部分单相材料的居里温度较低,磁电效应很微弱或可观察到磁电效应的温度很低;材料存在大的漏电流,单相材料难以合成等,严重阻碍了基于多铁性材料的相关器件的开发。其中,BiFeO3由于具有高于较高的铁电居里温度(TFE=1123K)和反铁磁奈尔温度(TN=643K)成为室温下表现出多铁性的最典型性的材料,受到研究者最广泛的关注,但其仍存在单相材料难以合成,磁化强度小等问题,研究者开始关注基于BiFeO3相关的固溶体材料的研究,如BiFeO3-BaTiO3、BiFeO3-PbTiO3、BiFeO3-Bi4Ti3O12、BiFeO3-Bi0.5Na0.5TiO3和BiFeO3-NaNbO3等,这类材料的室温多铁性可以得到显著改善。因此,探索基于BiFeO3固溶体材料成为寻求室温多铁性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
最近,R.Ranjith等人在《J.Mag & Mag.Mater》(2009年第321期,1710-1713)上报道,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制备了多铁性的BiFeO3-SrTiO3超晶格点阵薄膜。但至今,对单相室温多铁性BiFeO3-SrTiO3固溶体陶瓷的制备,及其室温条件下的铁磁和铁电性能,国内和国外的文献中均没有记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室温多铁性BiFeO3-SrTiO3固溶体陶瓷的制备方法,利用本发明方法得到的BiFeO3-SrTiO3陶瓷具备结构单相、低漏电流和室温铁电/铁磁共存等特性。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室温多铁性BiFeO3-SrTiO3固溶体陶瓷,包括以下步骤:
(1)室温下,首先配置柠檬酸水溶液,将柠檬酸放入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在超声波分散下溶解,形成透明溶液;然后将分析纯的钛酸丁酯和硝酸锶按化学计量比1∶1,在不断搅拌下依次加入到上述柠檬酸溶液中,超声分散或加热促使溶解,形成透明溶液,溶液的金属离子总浓度为0.5~2mol/L;其中分析纯的钛酸丁酯、硝酸锶作为Ti和Sr的离子源,柠檬酸为络合剂,柠檬酸与Ti、Sr两种金属离子和的摩尔比为1∶1~1.25∶1;
(2)室温下,按上述步骤(1)的方法,配置柠檬酸水溶液,然后将分析纯的硝酸铋和硝酸铁按化学计量比1∶1,在不断搅拌下加入檬酸溶液中溶解,形成透明溶液,溶液的金属离子总浓度为0.5~2mol/L;其中分析纯的硝酸铋和硝酸铁作为Bi和Fe的离子源,柠檬酸为络合剂,柠檬酸与Bi、Fe两种金属离子和的摩尔比为1∶1~1.25∶1;
(3)将步骤(1)和步骤(2)制备的两溶液混合,其中两溶液总金属离子化学计量比为1∶0~0∶1,然后用氨水调节pH值为7~7.5;在水浴中80℃~100℃将溶液蒸干去除水分,在烘箱中130℃~160℃干燥,直至形成黑色干凝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05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制备BiFeO<sub>3</sub>薄膜的方法
- 在SrTiO<sub>3</sub>衬底上调控多铁铁酸铋外延薄膜带隙的方法
- 一种梯度铁电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 BiFeO<sub>3</sub>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BiFeO<sub>3</sub>钠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一种制备纯相BiFeO<sub>3</sub>陶瓷的湿化学方法
- 一种Tb、Mn 和Cu 三元共掺杂的低漏电流BiFeO<sub>3</sub> 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B位Mn和Ni共掺杂高剩余极化强度的BiFeO<sub>3</sub> 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Tb和Mn共掺杂高剩余极化强度的BiFeO<sub>3</sub> 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BiFeO<base:Sub>3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