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扩散连接制备Fe3Al/Al复合结构的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0638.9 | 申请日: | 201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9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任江伟;韦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20/02 | 分类号: | B23K20/02;B23K20/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瑾瑜 |
地址: | 20033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散 连接 制备 fe sub al 复合 结构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加工领域,具体为有色金属的焊接技术,尤其是有色金属间的扩散连接方法,具体是扩散连接制备Fe3Al/Al复合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结构材料是现代工业领域的重要基础,其性能决定了工业装备的水平。新型有色金属材料是重要的一类材料。铝合金是目前工业领域广泛采用的有色金属,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易加工等特点。Fe3Al是一种新型的有色金属,具有较高的比强度、优良的耐磨性和耐腐蚀等特性,是航空航天、汽车、化工等领域极具潜力的材料。但是Fe3Al具有比较明显的环境脆性和较低的室温塑性。通过合金化和热机械加工的方式可以改善Fe3Al的室温塑性和强度。将Fe3Al和Al合金连接起来,可以充分利用Fe3Al的高强度、耐磨性和Al合金的优良塑性,得到综合性能优异的Fe3Al/Al复合结构。此外,Fe3Al合金和Al合金都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因此Fe3Al/Al复合结构在腐蚀环境下服役的可靠性也较好。
目前Fe3Al常用的连接方法主要是焊条电弧焊、钨极氩弧焊、电子束焊和扩散连接。采用TIG焊和电子束焊焊接Fe3Al时,容易产生热裂纹。为了避免产生热裂纹,应当控制焊材中的B、Zr、Mo等元素,而增加Cr、Nb、C等碳化物形成元素。但是B、Zr、Mo等元素是Fe3Al合金常用的强韧化元素。采用焊条电弧焊和钨极氩弧焊焊接Fe3Al时容易出现冷裂纹问题。空气中的水汽在高温下分解出原子氢,可以直接和熔池中的Al反应生成原子氢,是Fe3Al合金熔化焊时产生冷裂纹的主要因素之一。Fe3Al合金的热导率小、热膨胀系数大,在熔化焊过程中容易在接头区域形成较大的残余应力,有助于氢的扩散、聚集。因此,在Fe3Al合金与异种材料(如Q235、Cr18-Ni8等)连接时主要采用的是扩散连接。扩散连接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难以得到微观组织均匀过渡的界面区,在界面区往往容易出现高硬度脆性相,导致接头区的力学性能恶化。目前还没有将Fe3Al合金和Al合金连接制备Fe3Al/Al复合结构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通过扩散连接制备Fe3Al/Al复合结构的工艺。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Fe3Al合金和Al合金异种金属材料的扩散连接工艺,将Fe3Al合金和Al合金的表面进行机械清理和化学清洗后,将Fe3Al合金和Al合金工件用压头压紧,在真空环境下进行扩散连接。不需要添加中间合金层,主要通过Al原子的扩散,实现Fe3Al合金与Al合金的连接,得到Fe3Al/Al复合结构。
这种扩散连接制备Fe3Al/Al复合结构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对Fe3Al合金和Al合金的表面进行机械清理和化学清洗并干燥;可用砂纸逐级打磨后,可再用醇类(如乙醇)或者丙酮清洗后吹干;
所用的Fe3Al合金中,Fe的原子百分比为65~75%,Al的原子百分比为22~28%;
Al合金中Al的重量百分比为99.0~99.9%;
(2)将Fe3Al合金和Al合金工件用压头压紧,放置在真空室中进行扩散连接,采用的扩散焊工艺参数为:500~640℃下保温30~90min,Fe3Al合金和Al合金所受压力15~35MPa,真空度为10-2Pa~10-3Pa;
加热过程中为了获得均匀的温度分布,采用5~10℃/min的加热升温速度和台阶式加热方式,即分别在195~205℃和395~405℃下保温8~15min;
(3)达到保温时间后,将真空室冷却到80~110℃后将工件取出,得到Fe3Al/Al复合结构。
Fe3Al合金与Al合金之间的界面处形成厚度约10-30μm的过渡层,接头处没有裂纹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06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