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氢氧能源发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1032.7 | 申请日: | 201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4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宝伟;李治;韩桂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威德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B1/06 | 分类号: | C25B1/06;C25B9/06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刁佩德 |
地址: | 11010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源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可再生燃料的制备装置,特别是一种通过电解水来制取氢、氧气的氢氧能源发生器。
背景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08年开采原煤25.5亿吨,预测中国已探明的煤储量还能开采30年。2008年中国开采石油1.89亿吨,2008年中国进口原油1.7888亿吨,2008年中国进口液化天然气0.3336亿吨。专家预测世界已探明储量的石油还能开采80年。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能源危机离我们越来越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是当务之急。在如何实现中国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个大课题中,清洁能源、低碳减排和环境保护无疑是当今世界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使中国燃料能源的长期供应得以确保的有效办法,唯有自力更生。而以自力更生实现可持续的燃料能源自给的办法,必须发展利用可再生燃料。在各种可再生燃料中,氢长期以来被视为最理想的选择。
目前,为发展可再生燃料而进行的研发,已在各国科技界进行了数十年,投入了数万亿美元。近年来,因能源及环境问题的尖锐化,氢经济更得到一些国家政府的大力倡导和资助,并被各界人士广为重视。然而,使氢经济成为可以取代目前石油经济的一种实用燃料经济,尚有待在若干关键(如氢气的高效制取与储运)技术上的突破性发展。作为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备装置的制造技术现有诸多种,但真正意义上能形成批量生产及广泛应用的氢氧发生器确不多。制约氢氧发生器普及应用的主要因素有: 1制氢效率低。2结构设计存在的缺陷造成电解液流通不畅。3电解过程电解液升温过快,不能及时散热,造成设备连续工作稳定性差,使用寿命低。4采用铁质电极板,易产生电阻效应发热耗功。5电解槽耗电多。
现有氢氧发生器的结构主要有:如专利号为ZL200921004216.5的“一种内燃机用氢氧发生器”,其技术特点是设置连通的由不锈钢电极片制成的第一和第二电解罐,将第二电解罐的罐体内层作阳极板,利用第一电解罐的罐体内层作阴极板,使罐体外层的电极电位为中间极,并分别与各自的内阳极板形成环形电极。由于作为电极板的罐体内、外层的本身也是电阻,所以其耗电多,产生电阻效应后发热也很高,因此,制氢效率低,发热问题无法解决,设备不能连续工作。如专利号为ZL200720106734.3的“一体化串并组合式电解槽”、专利号为ZL95221027.4的“电解槽”和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0107241.9的“高效电解水制氢氧装置”等,以上三个专利都采用了加密电极板技术,并分别在全密封的极板上设置导流孔。这种设计的电解槽内的电解液流通不畅,发热问题很大,不利于强制散热,其极板电阻发热耗电也很大,影响高效制氢及连续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氢氧能源发生器,它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制氢效率低、电解液流通不畅、无法及时散热,升温过快、电极板发热耗功、电解槽耗电多等缺陷,其与同类设备相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体积小、散热好,功率大、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气质量,有效地实现了节电降耗。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氢氧能源发生器包括机体,组装在机体上的带有浮子液位计、补水单向阀和安全阀的氢、氧气发生罐,循环水泵以及通过导线连接的高频直流脉冲电源,其技术要点是:所述氢、氧气发生罐的罐体由金属外罐体和非金属绝缘内罐体复合而成,通过所述罐体上部进水口的连接管件和底部排水口的循环水泵与散热器组成循环水管路,所述氢、氧气发生罐的氢、氧气输出管连接内置消泡不锈钢网和浮子针阀的气液分离罐以及防回火罐,并经所述防回火罐的氢、氧气出口连接供气管,所述氢、氧气发生罐的罐体内,通过固定在罐体两侧的阴、阳极接线柱悬挂由外表面涂镀释氢合金层的电解紫铜板制成的栅板式电极板,阴、阳极接线柱与所述高频直流脉冲电源连接。
悬挂在所述氢、氧气发生罐的罐体两侧的阴、阳极接线柱的栅板式电极板,通过绝缘定位柱和绝缘隔离支撑套组装成栅板。
所述氢、氧气发生罐的罐体内腔通过五通管件分别连通压力开关和补水单向阀、安全阀以及与所述散热器连通的循环水管路。
所述散热器设置强制通风的风冷电风扇。
所述防回火罐内填充不锈钢微珠。否点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威德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威德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10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